賈樟柯
日前,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對外發布稱,中國導演賈樟柯當選為本屆電影節“焦點影人”,而且還專門設立“向賈樟柯致敬”單元,即向他近十年來杰出的藝術成就致敬。夏威夷國際電影節雖然沒有奧斯卡那樣如雷貫耳,但為一個華人電影導演開設專場致敬實屬少見。甚至很多國內知名大導都沒有這份殊榮,唯獨偏偏讓賈樟柯成了“香餑餑”!
也許此時此刻的賈樟柯,并未受寵若驚。或許諸如此類的殊榮太多了,以致令其麻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新世紀十年全球最佳導演獎”,“2010年荷蘭克勞斯王子桂冠獎”,“洛迦諾終身成就獎”,“威尼斯馬可波羅獎”,“西班牙拉斯帕爾瑪斯金伯爵獎”……在國際影壇,賈樟柯是國際影評人近年極為推祟的導演,被譽為中國電影的領導人物。新作《海上傳奇》在戛納電影節首映后,國際媒體普遍贊譽。其中,美國《SLANT》雜志評價這部作品最有資格在正式競賽單元中占領一席之地。賈樟柯曾放言,“沒有我、王小帥、張楊這些人,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市場上還有面子嗎?”他覺得,中國電影市場該是從搶銀子向要面子時代過度了。
“墻里開花墻外香”。雖然在國外“耀武揚威”,但賈樟柯在國內卻不冷不熱。對于自己所有電影國內票房不佳的現實,賈樟柯從來不回避。投資1000萬的《世界》,國內票房只收200萬元;獲得2006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三峽好人》,在國內賠了40多萬。不過,這僅僅是在國內。《世界》在北美地區的版權就高達百萬美元,僅次于當時的《十面埋伏》和《2046》。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三峽好人》兩天就賣掉國際版權,賣到差不多25個國家,票房比《功夫》要高很多。與張藝謀、馮小剛等領銜國內影院一樣,在國外賈樟柯和王小帥、婁燁等也都擁有國際市場,都能進入國際發行渠道。賈樟柯的電影在內地沒有大賣過,可他也從來不愁錢,他有穩定的投資人和銷售渠道。
賈樟柯拍了許多有價值的電影,票房卻十分慘淡,國內很多媒體對此問題幾乎抓住不放。但是,賈樟柯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舉了個簡單例子,他說上世紀80年代有兩部電影,一部有一億票房,當時電影票是兩毛錢一張;而另一部只賣了幾個拷貝,叫做《黃土地》。誰到今天還有影響力一目了然。不是小眾的電影就沒有它的價值了。他更譏諷某些叫座的片子,充其量是符合大眾的消費觀和情感需求,比如前幾年以“減壓”為訴求的很多山寨喜劇片。“中國很多商業片,但是缺少賈樟柯式的商業片”。這是賈樟柯最經典的一句話。這個時代,一個導演根本沒必要在藝術上證明自己,但他一定要在商業上證明自己,但賈樟柯的商業利潤在國外,賺的是外國人的錢。
目前國內商業大片雖然不少,但往往都是和港臺的合拍片,內地商業片發展滯后已是一個不爭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創作人才、演藝人才青黃不接。不可否認,王小帥、婁燁、王全安等一批導演,一直在堅持拍攝有人文精神和價值的華語影片,延續了中國電影的文脈,使其在商業洪流中不至于被中斷,因此這樣的努力不應該被嘲笑,而應該受到認同。過去十年,賈樟柯說一直在用自己的電影表現劇烈變革背后普通人的困境。正如他所說,“我相信會有更多中國電影人走向世界舞臺,目前中國有很多商業片,但就是缺一個賈樟柯的商業片。中國電影需要我的商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