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墻上畫滿了夸張的圖表和時間線。有好幾個星期,我感覺我在把腦袋往墻上撞。”———諾蘭(右)
南都訊記者簡芳憑借7.29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盜夢空間》(Inception)創下了原創犯罪題材的最高紀錄。在上映的這段時間內,盡管不斷有人挑出新的BUG,質疑夢境“穿越”的設計,大部分影迷還是奉之為“年度最值得一看”的大作,繼續樂此不疲討論細節。近日,連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本人都加入了這股熱潮,在接受外媒采訪的時候暢談《盜夢》是怎樣煉成的,而且他在創作的時候,也曾經暈過頭哦。
一開始只有“盜夢”沒有“植入”
諾蘭說,“我在16歲的時候就開始構思這個故事,當時我想把它拍成一個恐怖片。”后來經過反復的思考,大約是在10年前,他才終于找到了一個他認為合適的形式。不過一開始的設定只是盜夢: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率領的商業間諜團隊,通過夢來侵入毫無防備的人,偷走他的想法。但這樣諾蘭覺得還不夠滿意,“我一直感興趣的,是層層穿透某個人的心理。僅僅從那里取走什么東西,那實在不夠吸引人。”所以才有了“植入意識”的想法。
萊昂納多的動機花了十年才找到
再牛的導演也有頭痛的時刻,快速寫了80頁后,諾蘭突然覺得缺少了什么,無法繼續,萊昂納多的動機一直在困擾他。他的整個行動就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和可以回家,但是“家”到底是什么概念,早期的諾蘭還不明確。一直等到這些年下來,他成了一個丈夫,也做了父親,他才找到家的意義,“這是我所能想象的最高的情感。”于是新的情感成分被加到了萊昂納多的身上,故事又可以繼續了。
在墻上畫滿了圖表和時間線
《盜夢》的故事不止讓一些觀眾覺得復雜,諾蘭籌劃劇情的時候覺得有點暈頭轉向,“我在墻上畫滿了夸張的圖表和時間線,試圖標記出電影中發生轉換的地方。有好幾個星期,我感覺我在把腦袋往墻上撞。”諾蘭無數遍地修改著,他知道這個計劃要投入制作,劇本必須更有條理,“許多不同角色在同時處于不同的危險境地。你必須坐下來,跟角色進行大量的交談。”
至于網友討論得最激烈的結局,諾蘭說,“結局并不一定要是個大逆轉式的。我一直在為情感上的必然性尋找一個很好的平衡,通過某件你看不到要來但是突然移入畫面的小東西。這個,對我來說,就構成了一個最令人滿意的結局。它同時滿足了你的預期,并且給了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