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
李少紅近日接受采訪,她稱觀眾和網民是兩個概念。真正每天看電視劇的觀眾不一定上網,網民也不一定是掌握遙控器的群體。
3年籌備,上億元投資,50集電視劇新版《紅樓夢》自6月在地方電視頻道剛露面,就引來一片討伐聲。觀眾和網友詬病的,包括額妝造型、鬼魅的配樂、時不時出現的快進鏡頭、無處不在的旁白、黛肥釵瘦的角色安排、黛玉吐茶和裸死的鏡頭……
“千夫指”指向55歲的導演李少紅。“李少紅你看沒看過《紅樓夢》?”“李少紅你到底有多恨《紅樓夢》?”讓網友抓到把柄的是,幾年前她接受某電視臺采訪時曾說,“文革”時讀到《紅樓夢》,“覺得鬼話連篇,這是本壞書,最好不要看”。
從2006年的選秀活動至今,圍繞新版《紅樓夢》的各種新聞和傳聞不斷。9月2日,這部電視劇登陸北京和安徽衛視,接受更廣大的受眾群體檢閱。這意味著,不管是口水還是中肯的意見,都要再來一遍。
李少紅近日接受采訪,她坦言新版《紅樓夢》在籌備和拍攝時間、選擇演員的自主性等方面存在遺憾。而對于這部讀了一遍又一遍的《紅樓夢》,她卻已經不愿再回憶,“我啥時候看的《紅樓夢》沒那么重要。其實我和所有人一樣喜歡《紅樓夢》。”她說。
尊重原著,但畢竟不是原著的復制品
中國青年報:從《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到新版《紅樓夢》中都能感到你的鮮明風格,在這些作品中,你的“美的標準”是什么?
李少紅:都是因為拍過的電視劇被大家公認“唯美”,才有了讓我來拍《紅樓夢》的動因。這也許代表著大眾審美的愿望,希望《紅樓夢》能拍成“唯美”點。實際上曹雪芹的書中不僅有“唯美”,還有“夢幻”,需要很豐富的內容。曹雪芹設計的領域也很廣,真的難于全面表現。而且尤其是那些惟妙惟肖的語言,描寫女兒的文字難以呈現。所以“唯美”是把雙刃劍,到頭來的結果很可能兩邊不討好。
中國青年報:你如何理解“忠于原著”?有觀眾認為,劇中的一些細節似乎不符合原著中的描寫或者風俗習慣。比如,薛姨媽到賈府時,原著中姨媽和薛蟠分頭見賈母和賈政,因為男女有別,但現在,薛蟠也跟著姨媽進來并見到了三春姐妹;再如賈政父女見面時,沒有隔著簾子;還有如網上流傳甚廣的黛玉“吐茶照”,被認為似乎不符合林黛玉的身份。你是否注意到這些意見,如何看?
李少紅:熟悉《紅樓夢》的觀眾確實看得很細心。根據電視劇的戲劇創作需求,有些地方確實做了調整。除了你列舉的地方之外,還有其他的地方。比如,原來也有說省親的時候,家人是分男女迎候的。這些調整盡量做到不影響和不破壞當時的大體上的習俗。我們做了弱化處理。如果把薛姨媽進府,黛玉進府的全過程按照書里拍出來,篇幅會很長。所以我們只能選擇重點的來表現。薛姨媽的重點放在在了后面,寶釵和周瑞家說“冷香丸”、送宮花的情節上,進府只一筆帶過。
黛玉和現代的獨生子女一樣,家庭結構非常簡單。可是賈府上下全是人,讓她有點眼花繚亂。也顯出她的孤單。還有規矩,伺候吃飯的人比吃飯的人多。吃完飯先漱口再喝茶,而不是自家的習慣。那個時候都是用茶盅漱口的。我們特意選擇了一個能夠看清她尷尬表情的側面。
中國青年報:新版《紅樓夢》已經上星,你認為在受到爭議的同時,它對普及《紅樓夢》會起到什么作用?
李少紅:拍的是電視劇,尊重原著,但畢竟不是克隆的原著復制品,也不是用來代替原著的,這個心態還是有的。爭議本身就是一種比對,比對的不是對錯,而是審美趨向、文化概念還有價值觀。
譬如有人喜歡旁白,有人就不喜歡,甚至厭惡。我們仔細分析下來發現,喜歡的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故事有興趣,但沒有看過原著的。他們可以通過旁白理解其中的很多意思,可以成為他的一部觀影字典。另一類是喜歡曹雪芹文字的人,他們覺得用了曹雪芹原來的語言很親切,有一種殊途同歸的感覺。他們熟悉每一句話,玩味其間。不喜歡的人大多都是追求獨立人格的人,習慣個人化思維的方式,對旁邊坐著一個人感覺礙事,很逆反。也有人一字一句地找原文比對電視劇臺詞,揚州到金陵路程到底有多遠,金陵是南京還是北京,等等。比對的目的打點打到文化意義上,對我們認識歷史和民俗文化有深遠意義沒問題,長學問長知識。
如果批我是紅盲,是為了幫大家普及紅學,那我和大伙一起受教育也行。[page_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