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燦若星河的香港娛樂圈,不乏一代又一代的“天王”、“天后”,演藝界新力量也在不斷成長。在國慶六十周年來臨之際,作為關注社會的兩位“新一代”藝人的代表,謝安琪和方力申接受中新社專訪時都表示,看好內地這一大舞臺,自己未來發展更要放眼大中華。
去年“橫掃”各大頒獎禮而聲名鵲起、被視作香港女歌手新一代“接班人”的謝安琪,用自己的親身見證描繪出國家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父輩居住的深圳石巖龍眼山一帶,二十年前是靠種植自給自足的不知名小村莊,人們甚少接觸外面的世界。改革開放改寫了那里的命運,小村設立了水源生態保護區,鄉民也開拓了農業之外的致富路。如今當地生態旅游暢旺,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得到完善,幼有所教、老有所養,年輕人更增加了就業機會。
謝安琪說,過去是舉家回去探親,而隨著“自由行”的開放,單向流動已變成了真正的自由往來。“我堂哥他們隨時都可以來香港,甚至聽我的演唱會。”
方力申是香港知名的“運動員藝人”,曾同時保持九項香港游泳紀錄,參加過悉尼奧運會,曾赴希臘傳遞奧運圣火,也曾是北京奧運香港火炬手。在娛樂圈出道以來,身上洋溢著陽光、健康氣息的他,以正面的形象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擁有香港“五四青年大使”、“誠信活力大使”、“無煙宣傳大使”、“愛心相連榮譽大使”等一串頭銜。
方力申的媽媽是北京人,因此他自小每年都會回去探親。他對中新社記者回憶說,小時候從廣州坐火車去北京要好幾天。如今親見車窗外的景觀逐年變化,體會到內地生活水準在提升。他舉例說,過去人們的衣著是單調的幾種深顏色,而現在內地民眾品味提升,不少城市都可見十分時尚前衛的打扮。
隨著回內地交流機會增多,謝安琪深有感觸的一點是,內地不少傳媒記者都具備高水準,知識面廣,且尊重音樂及音樂人,可以很認真地討論音樂,是推動樂壇的一股力量。
驚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巨變的同時,謝安琪也有感于創意工業的發展。她說,大家不僅只懂得欣賞外來的文化,還有意識地保留傳統文化,很多年輕樂隊懂得使用琵琶、笙、笛子等中國民樂器來創作,在保留傳統文化方面體現出一種健康的態度。
香港回歸十二年來,方力申也親身經歷著點滴變化。在回歸前移民到外國的一些親戚朋友,紛紛回流,回到香港找機會,甚至到內地去發展。“大家又重拾對香港和中國內地的信心。”
作為“推廣普通話大使”的方力申,小時候其實并不喜歡父母在家里說普通話,因為幼時的他覺得講粵語和英文已可暢通無阻。他也自嘲,一度以為帶京腔的普通話才算標準。如今到內地時間多了,他免不了驚嘆:“中國真的很大,粵語只是其中一種方言”。
他也觀察到,內地藝人常常會用豐富的詞匯來表達,而不止是簡單地說“不開心”,或者“很好”、“不好”。使用普通話幫助他更多地學習和講究詞匯運用。
謝安琪則與記者分享一個讓她感動的“新發現”——內地不少坊間年輕歌手,正自發創作愛國歌曲,表達對國家的希望和信心,也表達自我的承擔。“這都是自然流露,一點都不‘強銷’。唱出對國家的感想,為何不可以?”她說。
談港式茶餐廳、談娛樂圈“狗仔八卦”、談纖體熱潮、談拆遷……謝安琪的音樂班底通過歌曲關注社會民生百態,飽含濃郁港味。“我會專注做好音樂,因為我對香港樂壇有信心,”但在香港樂壇站穩后,謝安琪更希望可以放眼大中華,讓歌聲傳得更遠。在她眼中,普通話是一種“柔韌度很強的語言”,適合表達知性題材。她希望,未來自己的創作,能從粵語歌的香港社會思考,過渡到國語歌的人生思考。[page_break]
方力申近年到內地工作頻繁,結交越來越多的內地朋友。但其實他早在當游泳運動員時就與內地體壇“戰友”結下了情誼。回歸之前有一次出國參賽,他賽前緊張不已。來自沈陽的一位“競爭對手”鼓勵他說:“你一定會贏的!”異國他鄉的同胞打氣,給他增添了一股力量,更讓他至今難忘。
從游泳老將到演藝界新星,方力申主持、唱歌、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