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球網消息:當年《金粉世家》的金公子之于陳坤,既是成名,也是定型。7年過去,同樣是演公子哥,《建國大業》里的蔣經國之于陳坤卻成了轉型力作。
壓力:20個導演17個不看好
《新聞晨報》報道,大多數的突破都伴著壓力。回想起來,陳坤的轉型倒完全符合這一特征。
陳坤介紹,最初韓三平找他演蔣經國,自己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外形差別太大了。我雖然演了十年戲,但沒有演過這樣的歷史政治人物,沒有信心。”
可是,當得知推薦者是交道不多的陳凱歌時,陳坤考慮三天后應承了下來,但更多是抱著感激陳凱歌抬舉的心態:“只要有一個我尊重的人認為我可以演,我就可以。我不妨一試,去完成一個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角色。”
然而,當時的陳坤可謂“內憂外患”:在內,他白天要拍《花木蘭》,晚上拼命讓自己進入蔣經國的狀態,拍戲時兩頭跑,有點分裂;在外,對他出演蔣經國,輿論一致不看好,包括很多業界人士,“20個導演中,17個都不看好我。”
焦躁:“全身好像都是火”
總結轉型成功的經驗,陳坤認為是“笨”。
陳坤說自己還沒進組前就做了許多功課,“關于蔣經國的書我幾乎看遍了,看書的時候,我就想象自己是他。蔣經國身上有一個男人走向成熟的所有曲折,但我始終覺得,復雜背后,他骨子里還是那個熱血青年,他是有信念的人,而他那種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也是我想追求的狀態。”
他還經常思考,想著如何從精神上靠近蔣經國,“我從一開始就在心理上拋棄了外形像他的這種可能性,而且當時正在拍《花木蘭》,我是男主角,也不可能在外形上做太大改變。”強壓之下,陳坤焦躁得“很恐怖”,自我形容“全身好像都是火”,緊張到失眠,片場不說話就抱著書,守“笨”守“拙”來求精準:“我害怕因為個人的不努力,或是我不夠精準的表演造成不好的結果。我大概也不會使聰明勁兒,所以在片場不想說話,只能用很沉默的方式去思考,用最笨的方式去看書,去努力。”除了“笨”,忙碌也似乎讓陳坤有所“悟”。據介紹,拍攝過程中,他在《花木蘭》與《建國大業》劇組兩頭跑,往返近十次,忙碌讓自己沒時間分心,“兩個角色轉換,也可以讓我有體悟,《花木蘭》里我是隱忍的,蔣經國注重的也是內在胸懷。”
放映:一邊倒的好評
影片拍完,從《建國大業》的院線場、媒體場到如今公映,幾乎人人都說陳坤演得好。這種一邊倒的好評,倒是陳坤始料未及的。上海站宣傳時,各路記者把陳坤“逼”到酒店一個角落。也許是習慣了媒體的苛刻,此時的他反倒有點撐不住了,臉微微紅地笑,下意識地放低聲音來謙虛下:“啊?謝謝!有這么好嗎?每個人見到我都在夸我,這是我之前拍任何片子都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我還是年輕演員嘛,沒到火候,所以大家對我的要求還比較低。”當然,陳坤無疑是為自己的這次表演而驕傲并有所思考的,他坦率表示,接下來自己將放開心懷面對任何角色:“蔣經國讓我成長。”
經驗:只認團隊不認角色
有人說,“蔣經國”意味著陳坤已走在“演技派”的大道上了,而這條路能否走順,還有待即將上映的《花木蘭》。
趙薇透露,觀眾看完《花木蘭》后,也許會發現這不是《花木蘭》,而是《花木蘭背后的男人》。甚至,“陳坤搶掉胡軍戲份”的消息也在各大媒體流傳,雖然陳坤開玩笑回應稱自己也想搶戲,但搶不過:“我這么柔弱的人,不可能跟別人搶戲,我很老實的。”但是,作為一直被當成“公子花瓶”的偶像,能與“搶戲”聯系在一起,無疑是演技受肯定的一種表現。
陳坤表示,30多歲的自己反而對很多事情充滿好奇,通過“蔣經國”和《花木蘭》,他更體會到好團隊的重要性,自己要做的就是“把心放開”,等待在好團隊中綻放,“光靠長得多靚多帥是走不遠的,還需要更好的技能,需要和好團隊合作。所有好的導演我都想跟他們學習,我跟他們說,我沒有任何框架、任何限制,對戲份也沒要求,我想去學習,想去綻放,這就是我未來幾年的道路。”
正因為此,他加盟姜文的《讓子彈飛》,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