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英1974年參軍到西藏軍區歌舞團,在西藏他總共當了兩年半的兵,兩年在文工團,半年在基層連隊。他在歌舞團的兩年,其實就是跑了兩年龍套。后來歌舞團解散了,孫海英被派到基層連隊當了一名普通的戰士。半年之后,當參謀長問他是繼續在部隊干,還是復員回地方時,他選擇了退伍回家。回到沈陽,孫海英為了向父親證明自己的能力,不找父親的任何關系,因此,很長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曾經在沈陽車站扛了一個月的麻包。在省新華書店里干了幾個月的搬運工。后來還是經過父親的關系,在沈陽歌舞團干了幾個月。其實退伍的這幾個月,他內心是很痛苦的。他雖然脫了軍裝,但感覺自己還是一個兵。
不久,福州軍區話劇團來沈陽招文藝兵,孫海英迫不及待地就報了名,并被錄取。這兩次入伍,讓孫海英在部隊整整生活了11個年頭,直到1985年轉業到沈陽市司法局,可以說孫海英的青春都是在部隊歷練中度過的。
[page_break]
韓紅曾經在二炮某通信總站當兵,后被李雙江發現入伍到解放軍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因為當時沒有能夠進入軍隊專業文藝團體,感到在基層部隊無用武之地,她只好轉業到了地方。近日,她再次當兵入伍進空政文工團,并出任副團長。
[page_break]
1970年17歲的盧奇報名考部隊宣傳隊,當時他在本地文化局組織的學員隊參加演出,他怕領導不同意,他就偷偷跑出來當了兵,手續還是部隊后來給補辦的。在師文工團干過四年,做過報幕員,拉過二胡,演過歌劇、話劇,還跳過舞。當時部隊師以下單位沒有專業文工團,都是業余的,他看到專業上沒有發展前途,便要求轉業回地方,首長同意了。回來后他又考進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當上了專業話劇演員。拍《百色起義》時,導演從扮演孫中山的演員藝術檔案中挑到他,作為候選人。開始盧奇自以為太像孫中山,后來經化妝師一造型,眉毛拔去一些,穿上紅軍衣服,又理成平頭,連他自己都吃了一驚--他不是孫中山而完全是鄧小平了!導演把試鏡的片子送到王震那里,王震選中了盧奇,說他像,就這樣定下了,并由此一舉奪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1995年盧奇調進八一廠,二次入伍了,成為演鄧小平的特型演員。
[page_break]
著名作家石鐘山,1981年入伍,1982年開始文學創作,1984年發表小說處女作。1990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97年轉業,2002年底第二次入伍。已發表《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作品,迄今為止發表作品千余萬字。獲各種文學獎項多次。
[page_break]
軍營民謠的開拓者、創始人,以演唱《我的老班長》、《軍中綠花》在軍營引起轟動的小曾原在南京軍區某部服役,只因部隊精簡整編該部被撤銷,小曾退伍回到了地方。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軍營民謠的創作,并積極到軍營服務。近日,他被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文工團特招入伍,實現了自己最大的理想:重回軍營,為兵服務。
[page_break]
199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永健入伍來到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由于林永健比別的學員顯得更加熱情,團里就將劇務工作交給了他。劇務就是管吃、喝、拉、撒、睡的雜活兒。一次,空政話劇團著名導演王向明應邀到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排戲。和林永健接觸幾次以后,被他的好學、好問深深地打動,于是,記住了這個小劇務。
一天,王向明導演排一段很重要的戲時,一個演員因為有別的事沒有到場,這讓一向對工作嚴肅認真的王導有些不悅。為了不影響排戲的進度,王向明導演臨時決定更換演員。王導一下子就想起了勤快好學的劇務林永健。這次的表演十分精彩,導演和坐在下面的同行眼睛一亮,緊接著掌聲四起,林永健無可爭議地獲得了這一角色。也從此,林永健成了廣州軍區戰士話劇舞臺上的一個“角兒”,徹底和“劇務”告別了。
2001年,林永健從廣州軍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