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電影《唐山大地震》,昨日首次在唐山外景地接受記者們的探班。而這座搭建了三個半月、耗資千萬的唐山城也第一次進入了記者們的鏡頭。
影片已經在唐山市拍攝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天,無論是在場的導演馮小剛,還是演員徐帆、張國強,都對唐山人民的大力支持贊不絕口。而兩位演員除了要穿一身地道的上世紀70年代服裝之外,也要學說一口純粹的唐山話。這一拍攝地,從外墻到室內的擺設,還有街上群眾演員的造型,都仿佛讓人穿越到70年代的中國北方。馮小剛導演用俯視的鏡頭,描繪出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的那個白天,唐山人民安詳和諧的生活全景圖。
現場四百多個唐山人參與拍攝
一進入探班現場,所有的記者們都感覺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雖然大多數人出生在1980年后,但是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也多少了解到70年代中國人的生活是個什么樣子。只見街道上都是青磚建筑,到處懸掛著“毛主席萬歲”的標語,有些地方還刻著紅五星貼著語錄。坐在路邊休息的群眾演員基本身穿白色襯衣和軍綠色的褲子,街上走著驢車,也有卡車和老式的轎車。
據到現場探視導演的華誼老總王中磊介紹,修復這一條街道以及片中主角一家在震前居住的大院,就已經花了將近千萬人民幣,耗時三個月。除了建筑之外,室內各種小擺設和布置也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當天拍攝的一場戲正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當日白天,唐山市區街道上居民們生活娛樂的場景。馮小剛導演采用一個俯視、360度全景以及追蹤等鏡頭,用了四百多個下到五歲上到六十五歲的群眾演員,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全景:有打乒乓球的,有打籃球的,有唱歌的,有晾衣服的……而放暑假的孩子們則在街上追逐打鬧或者玩游戲。而特別場景則是7歲的方登(成年后由張靜初扮演)與弟弟方達(成年后由李晨扮演)在街上買冰棍,不料卻被一個年紀大點的孩子搶走了冰棍,于是膽子比較大的姐姐方登就走上去把搶奪者推倒在地,然后拉著弟弟就跑。這一細節其實也透露出女主角方登從小就是一個特別堅強勇敢的孩子,而弟弟方達則比較老實和懦弱。
導演“地震只有幾分鐘,但卻要拍一個半月”
都說馮小剛導演是一個非常“摳”細節的人,現場所見果真如此。他身上和臉上的白癜風癥狀越來越明顯,仍然穿著最喜歡的顏色鮮艷的運動服戴著棒球帽,只不過脾氣比較暴躁,看見道具里出現了現代用品,表現得很生氣:“我叫你們每天都要檢查一遍道具,出了問題就會穿幫。”
談到已經在唐山拍攝了一個月,馮小剛表示唐山人民給了劇組很大的支持。以往在外地拍戲要封路,被堵的司機們總要按喇叭來泄憤。但在唐山,只要交警解釋是在拍《唐山大地震》,所有的司機都很合作。他還說到有不少曾經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群眾在電影里面扮演群眾演員,“他們說的那些話,劇本也寫不出來”。
而對于大家很關心的地震場面的表現,馮小剛說:“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場景,到最后全部都要在下面擱上設備,把它們震塌。另外還要在棚里面再搭一個景,用一些比較安全的建筑材料表現人被壓在下面的場景。還要再配合電腦特效的畫面,總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別看在電影里面,地震只有幾分鐘,但是卻要拍上一個半月的時間。”
演員徐帆學說唐山話,張國強學開大卡車
當天的戲只有徐帆和張國強兩位主要演員在場,兩人在片中扮演一對夫婦——方登和方達的親生父母。徐帆當天梳兩個小辮,穿一身的確良的襯衣和裙子,相當純樸;而張國強則有些邋遢,穿一件白色背心,一雙塑料涼鞋。兩人都是70年代人民的典型寫照。
除了在外形上要像70年代人之外,兩位演員都要學習一些“技能”讓自己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70年代唐山人。徐帆要學唐山話,她表示這對她來說顯得有點困難:“我曾經在《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里面說保定話,當時大家就說我一走音就變唐山話。現在說唐山話,大家又說我一走音就變成保定話……我就老在這兩者之間跑。”不過她說好在自己有一個貼身語言老師,時刻會提醒自己說純粹的唐山市區話,“但唐山市十公里以外的話,你們就別要求我了。”
而作為“老公”的張國強雖然不用說唐山話,但是卻要開那個年代的古董大卡車,這讓他恐懼得“全身發抖”。“還好,我在片里主要說帶山東口音的普通話,唐山話會說一兩個詞就行了。不過那卡車,擋位就好像招財貓的手一樣,開起來很恐怖。”說到他的造型,張國強特意秀了一下自己腳上的鞋,說這恐怕已經是全國唯一的一雙,而且兩只還是不同號的。
新聞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