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陸川這部投資一億元、四年磨一劍、由于各種原因而一再拖延上映時間的《南京!南京!》終于上映。陸川說:“我很希望大家能看到一段可能被忽略或者是淹沒了的歷史,在其中,有和我們以往印象中不一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看過試映的媒體人評論說:“陸川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從來沒有看過的南京大屠殺”。這種“不一樣”,在于影片采用貫穿全片的黑白片表現方式,也在于它讓我們見證了一個從未見過的真實的南京大屠殺。
名博點評
鬼子變成了人(影評人/小妖)
不得不說陸川干了一件挺冒險的事兒,他為中國觀眾設置了一條情緒隔離帶,采用了一個日本人角川的視角來講述這個巨大的夢魘和恥辱,于是,我們不再是愛國主義的對象。而《南京!南京!》所傳達的,也不是一種簡單的仇日的情緒。陸川說:“或許很多中國人還不習慣在這樣一個事件中還有日本人的視角存在,但是我覺得是必須的。”
的確,對于南京大屠殺,我們真的太熟悉了,日軍的殘暴和獸性,我們的噩夢和屈辱。但是陸川卻試圖讓我們看到了不曾了解的侵略者的形象。陸川查閱了大量的日軍日記,展現了日軍大量的生活化細節,他們在戰場上偷喝上級懷疑可能下了毒的飲料,洗澡,懷念老家,第一次到慰安所,會緊張得哆嗦,為喜歡的日本慰安婦送上新年禮物,又憐憫即將被蹂躪的中國婦女,一槍將她斃命……這不是之前我們從歷史課本和經典抗日老電影中所了解的敵人,鬼子變成了人。
從這個角度看來,《南京!南京!》更像是一部反戰電影,日本人角川把高圓圓用生命救出的兩名中國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然后舉槍自殺。他也殺人了,也強奸了,戰爭用自己的殘酷方式,徹底地摧毀了一個正常人。在這場戰爭中,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編輯發言
哭泣的人無法思考(編輯/周霽欣)
《南京!南京!》這種題材的電影,在影院中很容易產生的景象就是,觀看的人醞釀著巨大的悲痛,然后看到意料之中的血流成河,哀鴻遍野,再理所當然地流下眼淚,看到一段意料之中的歷史和夢魘,雖然流淚,卻也毫無意外,波瀾不驚。張藝謀最終放棄了同一題材的《金陵十三釵》,是否就有這個原因?
《南京!南京!》拍了4年,從第6版改到第16版,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和臆想中的主旋律電影特別不一樣的《南京!南京!》。據說開始的時候是有劉燁和高圓圓的愛情戲的,多浪漫的想法啊,在那樣嚴酷的環境下,在那么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一朵鮮花,最后砍掉了,因為“那樣太裝,男的隨時可能被殺,女的隨時可能被強暴,就這樣的環境還互生情愫?”
確實如此,這是一場太大的悲劇,任何透露著小資情調的煽情都會讓沉痛縮水,《投名狀》大概就是很恰當的反面教材,在攻蘇州城那段,過度的煽情讓原本張力十足的悲劇成了一出舞臺劇。而陸川卻很好地掌握了這種分寸,影片中的大屠殺場景,陸川處理得極其冷靜,幾個日本人像是游戲一樣跑圈,鏡頭搖下,地上露出的是幾個人頭;沖進醫院的日本人向病床上的傷者開槍,大面積的人像麥子一樣無聲地倒下……這種無聲比哀嚎遍野更可怖,你不會流淚,只有巨大的悲慟。
有高潮迭起的救世主演繹,沒有感人的英雄救美,沒有交戰雙方人性化的惺惺相惜,沒有鼓舞人心的演說和口號……中國的《辛德勒名單》?那只是不熟悉它的人一廂情愿的臆想與猜測。看《南京!南京!》,不會看得你淚流滿面,卻會看得滿場鴉雀無聲。或許陸川是對的,人一哭,很多感官就閉合了,一個哭泣的人是無法思考的。
TIPS
你可能不知道的《南京!南京!》
特效做了8個月
雖然以黑白片形式上映,特效卻并不馬虎,特效一共做了8個月,由華語地區最頂尖的香港先濤數碼負責電腦特效,直到上映前兩個月,他們還在為“南京古城墻的磚縫”進行最后的修改。
20分鐘的屠殺戲
沒把電影拍成是講屠殺的戰爭片,為了避免血腥,陸川將影片定位黑白色調。150分鐘的電影,只有不到20分鐘拍的是屠殺的戲。
一共有16個不同版本
從開拍到審查完畢,一共有16個不同的版本,現在這個版本比最后審查通過的版本還少了2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