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周來,香港電影界“論周星馳的倒掉”的議論不絕于耳。一位電影導演是否日薄西山原本是一目了然的事,最難的就是在周星馳這種處于似倒非倒、可倒可不倒、將倒而未倒之際,如何悄悄搭一把手,下一個定論,做一番“不倒大家不高興、倒了利國利民”的口頭教育,促成他的倒掉,同行皆大歡喜。
導演這一行不是便利店,不是地產商,不是那種可以搞清盤甩賣的行業,而是一種長期維持死而不僵、一到驚蟄就春氣入體的行當。首創“周星馳過時了”著名看法的文雋先生,他在“我跟周星馳不熟”的前提下,試圖證明“周星馳的時代過去了”,這種既想維持與假象中周星馳的關系,又想偷渡自己的看法的可愛作風,遭到周星馳“我不認識文雋”的強大反擊,最后只能頹了。在證明自己尚未過時之前,星爺先證明了自己的不可輕侮。
與周星馳相比,馮小剛更顯得威風八面。上周他在香港用粵語臟話怒罵香港觀眾“不識貨”,只給了《非誠勿擾》不到三百萬的票房。尿道痛恨腎結石、牙套痛恨韭菜、奧特曼痛恨怪獸,都沒有馮小剛痛恨不買賬的香港觀眾來得強烈。實際上問問內地觀眾,有多少人把趕《非誠勿擾》的時髦當成去年最后一個追悔莫及的藝術投資敗筆;香港觀眾可謂躲過一劫。
馮小剛這份義憤填膺里值得欽佩的是:他不滿足于橫掃內地票房的現狀,強烈地要關心一下香港影迷的審美情趣。而他的問題在于:他同時站在一個藝術怨婦和票房零售專家的角度,抨擊香港影迷對自己的漠視;可是對于浸淫好萊塢水準大片多年的香港影迷來說,在《非誠勿擾》里看到的是土鱉票房專家的銅臭,倒是在現實中領教了怨婦的口頭藝術。馮導空拋了半天媚眼,人家還以為斜視呢。
電影用永遠使我們處于懸念狀態的手法,維持平凡生活里足夠的豐富性。從更長的時間向度來看,導演都要是從馮小剛式“不識貨”的憤然出發,走向周星馳式“被迫過時”的悲涼。導演這個行當總是需要在唯物主義的投資方、唯心主義的觀眾間、拍磚主義的同行間找一條血路;只要還有不知道文雋這倆字重讀音節在哪的內地觀眾存在,只要還有不服的香港影迷存在,周星馳跟馮小剛就應該繼續以比薩斜塔的倔強,矗立在華語電影視野里,屹立不倒,迎風抖擻。
相關新聞
由香港著名影人向華勝、電影《畫皮》制片人肖凱聯合其他三大影視傳媒大亨發起的“5510大電影計劃”在京舉行盛大啟動儀式。內地香港合作方計劃在未來5年之內,投資5億元人民幣,拍攝10部大電影。并將計劃與周星馳御用著名喜劇導演李力持合作喜劇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