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樂現
央視春晚獲獎作品名單近日曝光,趙本山小品《不差錢》獲語言類節目第二名,第一名則由《水下除夕夜》奪得。“英倫組合”奪歌舞類節目的第一名。(網易2月5日報道)
如果此消息屬實,那這樣的結果很可能讓很多本山小品的粉絲,或者說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意外了。已經蟬聯春晚小品王十余年的趙本山如果此次真的屈居第二,失去小品表演的老大地位,很多網友也猜測或許他也將就此隱退,不免唏噓嘆息。但筆者認為無論是本次春晚本山小品的得獎名次還是他是否離開這個舞臺,都沒有多少讓人可以扼腕嘆息的,應當說趙本山這座富礦,春晚已經把他開發的差不多了,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不謝幕的大戲,總歸要有始有終。
趙本山小品系列,曾經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從最初的《相親》、《我想有個家》、《老拜年》、到后來的《牛大叔“提干”》、《三鞭子》、《紅高粱模特隊》以及膾炙人口的《《昨天 今天 明天》等小品,可以說讓無數中國人在除夕夜的笑聲中找到了一種久違的心靈感動和完全源自生活本身的幽默體驗。
但是這種大好形勢從《賣拐》開始,趙氏風格的小品內涵開始發生漸變,脫離生活真實的“純幽默”開始突出,雖然也每年能把觀眾逗的哈哈大笑,但笑過之后,我們除了能記住幾句小品里的“流行語”,就再也沒有什么能讓人值得回憶的了。賣完了拐杖之后,賣車繼續傳達忽悠無罪,開心有理的娛樂精神,之后的《功夫》和《策劃》繼續在周星馳無厘頭的表演風格中不能自拔,偏離生活本質太遠的純笑話已經不能讓觀眾有心靈深處的共鳴和認同,對本山小品的爭議聲也逐漸多了起來。
在暫時還沒有人能在語言類節目當中勝出趙本山的當下,趙本山依舊掌握著春晚語言類節目的話語權,而央視也把趙本山的小品當作贏得口碑和人氣的殺手锏,每年必用,但今年的《不差錢》,雖然捧紅了一個小沈陽,但卻讓很多觀眾更增添了一些失望,以至于有觀眾發出本山老矣的感慨。
雖然趙本山今年在《不差錢》這個小品里徹底當了一把綠葉,但作為一個被很多中國人在大年夜寄予娛樂厚望的趙本山,在這個小品里的表現卻讓很多人不甚滿意。甘當綠葉的精神固然可貴,但大力扶持一個打扮的似男非女的二人轉演員用有限的模仿秀來取悅觀眾這種方式本身就有爭議。如何讓東北二人轉里面健康的民間風格和央視小品的主旋律格調相和諧一致,不單單是小沈陽以假亂真的刀郎模仿和幾句娘娘腔所能解決的。
就像當年郭德綱的大紅大紫一樣,小沈陽現在也火的一塌糊涂,但為什么很多人卻不太看好他的發展后勁,很大程度上還是源于二人轉這種藝術形式過于草根的市井特點,未免能讓央視長期將小沈陽作為“御用”小品演員長期在春晚上保留,一年兩年可以,讓大家換換口味,但從長遠來看,如果小沈陽不拓寬表演風格,很可能在春晚的舞臺上只是曇花一現而已。
《不差錢》得第幾其實已經無所謂,就像大年夜的鞭炮,響過了就好,讓我們期待來年的變化吧。第一和第二又能真正代表什么,眾口難調,有喜歡的,就有不喜歡的,確實是不差那個名次,也不差錢,唯一差的,是品位,是讓觀眾有內心迎合的品位。
本欄目所刊稿件純系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娛樂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