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于中國電影圈來說是值得關注的一年,無論是年初的《投名狀》《集結號》,年中的《赤壁》(上部)抑或年底賀歲檔的《梅蘭芳》《非誠勿擾》均接連打破票房紀錄。沉寂多年后,我們終于看到了臺灣影壇的復蘇;期待多年后,我們終于看到了兩位功夫皇帝的對打;平淡多年后,“戲骨級龍套”張涵予在這一年接連拿下百花和金馬兩大電影節的影帝……電影熱鬧了、精彩了,走進電影院的影迷人數也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
相對于今年電影圈的全面繁榮,一些引發爭議,甚至凸顯負面影響的電影大事也紛紛出現,《功夫熊貓》熱映、《赤壁》(上部)在口水戰中引發的高票房等新聞事件,則帶給我們雙重思考,讓我們關注新聞事件的背后……
國產商業大片票房“井噴”
事件回放:作為中國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商業片,半部《赤壁》就已過3億的票房,創造國產電影票房最高紀錄;年初春節檔,《集結號》《投名狀》《大灌籃》和《長江七號》四部影片票房過億,其中前兩部竟然雙雙突破兩億大關。今年賀歲電影檔尚未結束,《梅蘭芳》和《非誠勿擾》也已雙雙超過億元票房……據了解,今年國產電影創造票房最高紀錄已成定局。
點評:今年涌現出的一系列國產大片,明星陣容、影片的可看性、包裝推廣的能力都大有提高,因此出現了近年難得一見的票房大豐收的局面。高票房的另一原因是走進電影院的觀眾多了,在沈陽各大影城,周末排著長隊買電影票的場面屢見不鮮,這也成為中國人文化生活日益豐富的縮影。
《海角七號》標志臺灣電影復蘇
事件回放:臺灣電影幾年來一直萎靡不振,但今年一部《海角七號》創紀錄般在臺灣本土拿到超過5億新臺幣的票房,更拿下本年度金馬獎6項大獎。
點評: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今年,《海角七號》作為一部鼓舞臺灣人勇往直前的勵志電影,一度被譽為是“臺灣精神”的象征。該片也預示著臺灣電影將會全面復興。
《葉問》宣告功夫電影“復活”
事件回放:作為一部宣傳低調的功夫片,賀歲檔上映的《葉問》無論是洪金寶的激情動作、甄子丹的沉穩表演,還是影片的大氣風格,都讓其成為今年唯一一部口碑一邊倒叫好又賣座的影片。
點評:這是一部沒有慣用的夸張煽情方式的影片,克制、低調,卻散發出讓人熱淚盈眶的藝術感染力。《葉問》最出色的不是動作,而是沉穩,它給了苦苦掙扎的功夫電影全新的理念:動作重要、故事同樣重要,而塑造“高、大、全”人物基調的把握更重要!《葉問》也一舉宣告功夫電影“復活”成功。
張涵予終成大器
事件回放:之前演過很多影視劇,但飾演的大多是龍套角色,大器晚成的張涵予在今年獲得了個大豐收,憑借《集結號》中“谷子地”的角色,一舉拿下了“百花獎”“金馬獎”兩個重量級獎項的影帝稱號,成為首位包攬這兩大獎項影帝的男星。
點評:年過不惑的張涵予,終于迎來了演藝事業的首個春天。繼去年我們“擁有”了“許三多”后,今年我們又有了“谷子地”——那種堅韌、執著,正是今年經歷了諸多磨難的中國人應有的精神。
高票房=高口水?
事件回放:今年每部票房過億的影片,伴隨而來的都是不少質疑的聲音:“《長江七號》只剩溫情”、“《集結號》不夠深刻”、“《大灌籃》純粹是鬧劇”、“黎明根本演不了《梅蘭芳》”、“《非誠勿擾》中馮小剛玩了浪漫,丟了自己”……口水和票房“哥倆好”的最典型例子是今年暑期檔上映的《赤壁》(上部),該片從上映以來非議就沒有停息。
點評:票房究竟是演出來的,還是炒出來的?大明星、大導演、商業化的包裝運作,再加上熱熱鬧鬧的檔期,票房過億不是難事。但要給老百姓留下好口碑,恐怕就不能“紙上談兵”。也許,中國電影最需要的是誠意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