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圻
如果不是這部《梅蘭芳》,不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猛烈的宣傳,人們到今天依然不會知道他叫“王學圻”。
關健時刻想起王學圻
但一部那么大的《梅蘭芳》,又是十三燕這樣有光彩的人物,為什么就能讓王學圻來演呢?說來話長,其實王學圻與陳凱歌,有著共同成長的關系和情分。1984年,陳凱歌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黃土地》,主演就是王學圻,在其中扮演那位從延安來的軍隊干部。同年,陳凱歌還導演了自己第一部電視劇《強行起飛》,主演也是王學圻。1986年,陳凱歌導演電影《大閱兵》,第一主演還是王學圻。《黃土地》和《大閱兵》都為陳凱歌贏得了極大的榮譽和他在第五代導演陣容中的地位,但作為主演的王學圻,卻幾乎沒有什么名氣。這并不是因為他的戲完成得不好,而是角色所賦予他的不夠,還因為當年的宣傳機制不利于他那樣一個演員。
這些年,王學圻演了許多電視劇,大多扮演軍人這一類角色。這一次,為什么讓他來演十三燕呢?他又沒學過京劇。但陳凱歌有他的打算。沒學過京劇不要緊,畢竟電影表演不同于在舞臺上唱戲,唱戲可以用替身,角色生活中的表演可得依靠影視演員真刀真槍的功夫。而讓別的演員來臨時接受訓練,學京劇演員的那種腔調和架勢,陳凱歌怕他們學不來,也不肯下那么多功夫,這時候,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哥們王學圻。
聲音造型是十三燕的靈魂
這次,請王學圻,陳凱歌沒有多余的語言。王學圻說,陳凱歌對他講:“學圻,拜托了。”王學圻也說:“接拍前我自己根本不懂京劇,也不喜歡京劇。如果沒有與陳凱歌之間的默契,我是決然不會接演這個角色的。”為了這種男人之間的托付和承諾,王學圻開始拜師學戲,“老師要求特別嚴格,教完一個動作就讓我練上10遍,10遍不成又10遍。”
王學圻也算是個老戲骨了,但是對于十三燕這個人物,光學會了舞臺上的一些身手是不夠的。王學圻在開拍第一天,一場戲NG了36遍。其實并非王學圻表現得不好,而是陳凱歌和他一樣,在尋找十三燕的魂。一天,陳凱歌對王學圻說,“學圻,你試著換個聲腔。”當時拍的是十三燕接到少年梅蘭芳“下戰書”的一場戲,王學圻便用了現在《梅蘭芳》中的聲腔,陳凱歌激動地說:“現在是十三燕,不是王學圻了。”王學圻說,自己演了這么多年的戲,竟然是第一次感覺到,聲音造型原來可以有如此強大的提出一個角色的靈魂的作用。
把自己融入整體才能成功
在昨天的現場,主持人說,王學圻這次在片中的對白是捏著嗓子的,大家聽起來還有點不習慣,不知道王老師真正的嗓音是什么樣子的。
王學圻又給大家開起了玩笑,他模仿自己在戲中的腔調,陰陽怪氣地說:“不習慣是嗎?聽久了就習慣了。”眾人頓時笑了起來,接著他又用十分渾厚十分男人的嗓音跟大家說:“謝謝大家,謝謝大連的影迷們。但這個角色的精彩,不是因為我,是因為梅先生。”
后來有記者問:“大家都認為,王老師在這部片子中所扮演的十三燕,不是一個角色,而是一個‘角兒’,您怎么看待這個評價?”王學圻謙遜而鄭重地說:“每一個角色都是整體的一部分。一部電影的好與壞,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角色的事,十三燕也不例外。要理解這個道理,希望大家再看兩遍《梅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