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時代的青春話語里,偶像的含義也是各不相同的。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雷鋒、鄧麗君,到80年代的張海迪、三毛,到90年代的羅大佑、周星馳,再到新千年的“小燕子”、周杰倫。這些名字已經成為不同時代難以磨滅的記憶。
70年代末:第一批青年偶像發端
70年代末,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陳景潤成為時代偶像。許多孩子在被問到:“長大后做什么?”都會鏗鏘有力地回答:“當科學家。”
新一批青年偶像也在這一年誕生,他們是:鄧麗君、劉文正、羅大佑。對聽慣了口號式歌曲的男女老少來說,鄧麗君情意纏綿的歌聲格外動人;劉文正和羅大佑則帶來了長達10年的校園歌曲。
80年代:偶像開始多元化
戰無不勝的中國女排和身殘志堅的張海迪都是國人的偶像。
朦朧詩與當年的新詩潮運動,在青年人當中的影響,也超出了詩歌和文學的領域。年輕詩人北島、舒婷、顧城、楊煉、江河等也成為年輕人心中的偶像。
影視明星也在這一時期備受關注,1983年,《射雕英雄傳》讓人記住了“俏黃蓉”翁美玲;一部《上海灘》奠定了周潤發的天王地位;日本的《血疑》帶來山口百惠和滿大街的“幸子衫”、“幸子頭”。這個時期的港臺歌星則有BEYOND、張雨生、費翔以及以一曲《我的中國心》傳唱大江南北的張明敏。
90年代:頻繁更替的文化符號
羅大佑和崔健早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已經以“憤怒青年”的形象對現實社會發出了批判的聲音,表達對時代的清醒思考,因此很快成為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
90年代中期以后是“無厘頭”盛行的時代。周星馳和王朔成為叛逆英雄。青少年的偶像主要是來自港臺地區的娛樂明星,張國榮、梅艷芳、王菲、周杰倫、四大天王、F4等等。
新千年:“想唱就唱”
不管你喜不喜歡她,以小燕子為代表的野蠻女友類型在新千年深入人心。
2001年,一部《流星花園》使四個青春年少的“花樣男人”第一次使“男性美”變成了大眾的觀賞對象。周杰倫則帶來了他的“中國風”音樂,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華人音樂的原創實力。2004年超級女聲首次舉辦,一炮打響,冠軍安又琪、季軍張含韻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2005年它更加火爆,無數人為李宇春、張靚穎瘋狂。另外,劉翔、姚明、“許三多”也都成為一部分人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