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寧和楊鈺瑩的歌聲享譽大江南北,李春波的“小芳”……20年,廣東樂壇的興衰成敗,直接將一個中國的流行樂壇由南至北的轉戰更迭描述殆盡。
廣東鄰近香港,地域特征令它更早領略真正的流行時代,毛寧和楊鈺瑩的歌聲享譽大江南北,李春波的“小芳”在每個人的青春記憶中。20 年,廣東樂壇的興衰成敗,直接將一個中國的流行樂壇由南至北的轉戰更迭描述殆盡。
90 年代初期,毛寧和楊鈺瑩作為“南國歌壇金童玉女”被全國觀眾所熟知,這個時期的嶺南音樂達到頂峰。
嶺南歌手:中唱 太平洋
記錄·回憶
講述人:網友 深圳汽車
如果說廣東樂壇曾經很輝煌,我百分之一百同意。記得八十年代末,每天傍晚看動畫片之前,都會有什么“太平洋影音公司”的電視廣告,然后出現很多歌手的宣傳,具體是誰不記得了,但是每天晚上都有,那個男播音的聲音我還清晰記得。現在想想,大概那時也只有廣東有吧,那么早的時間里唱片公司都能上電視做宣傳了,那這里的音樂發展肯定會發達一些。而且每一年珠江臺都有歌唱比賽,后來是跟香港合辦,挺好看的,那些歌手水平都很高,可惜后來就沒怎么發展了,廣東樂壇也只有這些記憶里的輝煌了。
李春波
[page_break]
毛寧
林萍
1992-1993 年間,內地掀起了一股“廣東”熱潮,廣東流行歌曲大規模地北上,給內地流行音樂市場帶來很大的沖擊。廣東率先在全國引進了歌手簽約制度,最早興起“包裝”的術語,出現了第一批“包裝”的歌手。楊鈺瑩、毛寧、李春波的名字都迅速家喻戶曉。“中唱”、“太平洋”、“新時代”和“白天鵝”成為廣東樂壇的四大唱片公司,旗下都擁有一批重量級歌手和重量級的詞曲人,所有與之相關的行業都盛極一時,“造星”工程不斷深入。《音樂沖擊波》在1992 年演變成《嶺南新歌榜》,至此《嶺南新歌榜》和《廣東新歌榜》(前身“健牌”歌曲大賽)就成為廣東樂壇邁向輝煌主要推動力,這兩個排行榜成功將《濤聲依舊》、《彎彎的月亮》、《小芳》、《晚秋》、《愛情鳥》等原創歌曲推介出去,也締造了廖百威、王建業、陳汝佳、李達成、楊鈺瑩、毛寧、林萍、林依輪等全國知名的歌手,正是通過歌曲排行榜,一大批歌曲和歌手從廣州走向全國。除了電臺之外,廣東電視臺也在當時領先于全國的娛樂綜藝節目《萬紫千紅》、《共度好時光》上邀請大批廣東樂壇的歌手在電視上曝光,進一步增加了他們的影響力。1993 年,活躍在廣州歌壇上的是李春波、楊鈺瑩、毛寧、甘萍、林萍等人,這些人參加了當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在全國的影響更大。“外來歌手”撐起廣東樂壇半邊天,與廣東流行音樂的開放與兼容有關,當時的廣東樂壇歡迎五湖四海的優秀人才來加盟,進而激勵本地的發展。李海鷹的《彎彎的月亮》、陳小奇的《濤聲依舊》、楊湘粵的《真的好想你》等好歌,都是外省歌星首唱的,李春波、楊鈺瑩,也從廣東走向全國。當時的廣東樂壇無論是在全國的影響力、歌曲的產量質量還是歌手的知名度方面都處于巔峰狀態。
[page_break]
如今回頭審視,當時廣東樂壇的興盛和后來的衰落,可謂成也嶺南文化,敗也嶺南文化。興盛的原因得力于嶺南文化“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想了就做,充滿原創性和冒險性,同時也因為嶺南文化的包容性,能兼容本地粵語土著和外來優秀人才,本地廣府人李海鷹、李達成、廖百威,潮汕人陳小奇、客家人李廣平,外地的朱德榮、毛寧、楊鈺瑩、陳明等,嶺南文化元素和新移民元素的碰撞、交融,形成1992-1994 年廣東流行樂壇百花齊放、領跑全國的繁榮局面。
另一方面,由于嶺南文化的過于務實,重商精神強烈,有缺乏長遠規劃的弱點,有時過于急功近利。這也導致在經濟環境轉差的時候,人心會顯得浮動而隨潮流轉移。特別是缺乏“根”意識的外地移民歌手,當環境轉變的時候,他們也很容易孔雀飛。1994 年廣東的歌手很多“集體北上”,甘蘋和李春波到北京學習后留在了那里;陳明轉簽了Sony 北京公司;光頭李進借著與北京中國之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