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周迅因劉若英介紹認識臺灣造型師李大齊,兩人迅速墜入愛河,甜蜜安定至今。
2004年,周迅與大齊拍拖。4年來,北京、香港、新加坡都可以看到兩人身影,周迅還專門唱了一首歌,就叫《大齊》。大齊對她的影響,不僅在日常生活,還在時尚品位、角色把握上。
戀情
“狐妖是動物,它的愛最直接”
記者:宣傳《畫皮》時,因為被媒體稱為“第三者”很不高興,辯駁了一番?
周迅:其實不是辯駁,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結果是什么,就看自己的修為和造化了。大家是看了電影,可能娛樂需要,(媒體)都在做第三者的說法。小唯是個運氣不太好的動物,她作為一個妖,怎么就愛上了人?本來就是過不去的坎。這個角色我的創作來源是動物,因為動物反應最直接,喜歡你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養了那么久的貓我捏它屁股照樣抓我,不會因為我是周迅就對我好。《畫皮》結尾還是充滿希望的,如果不是小唯犧牲五千年的修行,怎么辦呢?所以我覺得這么說我不公平。
記者:這幾年造型不斷給大家驚喜,但相信大齊對你的改變不只外表上吧?
周迅:對,其實大家都在成長,在這個過程(談戀愛)當中會有一些體會,從《如果·愛》開始,因為這段感情所以才給我更多細膩的東西,你可以看我每個角色,每個生命的感受有很多都是來自于這段感情。
記者:大齊說有一次和你去巴黎看秀,看著看著你竟然在角落默默流淚,他沒有想到一個女孩子能感性成這樣?
周迅:我是天生感性吧,那場MartinMargiela秀讓我感動的是,她用涂滿顏色的冰塊化在衣服上,衣服顏色不一樣,冰塊融化的速度、方向和形狀不一樣,所以每件衣服形成也不同,這是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你有想象力,就可以帶你去任何地方,完全是毫無規律的,我本身就不喜歡規則。
記者:你似乎特別喜歡悲劇?
周迅:只能說我天生對悲劇比較敏感,喜歡這個東西,很難解釋。比如現在我跟人說李米,我也會難過,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我演了這個角色,但是其實已經過去一年了,我還是會為了她愉快地痛苦。
記者:你覺得20歲的你和30歲的你,對待愛情有什么不同?
周迅:20歲的我年輕,就像小唯不懂愛,知道的就是占有,只知道你是我的,我是你的;30歲的我對待感情,就像小唯學會了愛,不同階段要有最適合兩人的相處方式。
電影
“我需要那種巨大爆發力”
記者:為什么你說當演員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周迅:我小時候出生在電影院,小時候大部分活動都是看電影,之后上舞蹈學校,也沒想過當演員,后來就被導演選去拍戲了,也沒想過做職業的,就是覺得好玩、有趣,好像時空隧道。后來到北京也是為了感情,生活的軌跡把我拉到這里,到2000年我才知道演員可能會成為職業。
記者:小女孩看電影的時候就一點都沒做過明星夢?
周迅:完全沒有,因為我小時候夢想當歌唱家。那個年代沒什么可玩的,沒電腦,沒夏令營,也沒商城可逛,看電影讓我覺得童年很豐富,各種各樣的電影呀,《四十不惑》、《大橋下面》,哪兒看得懂啊?那時就覺得,哎喲!這個銀幕怎么把人放那么大呢?如果我在上面,我的頭是不是也這么大?因為我出生在小地方,電影對我來說很遙遠,它到底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會這樣,我不知道。
記者:當時《如果·愛》一連得了金像、金馬、金紫荊三個影后,接下去怎么走?
周迅:當然很茫然,因為《如果·愛》得到了很多人肯定,自己的表演也在《如果·愛》的時候漸趨成熟。我在想怎么再去表演,去挖掘自己存在的東西,因為表演很有趣,它沒有定性,哪怕你在同一個劇組的兩天都不一樣,那種心理狀態很抽象,難以用語言表達。
記者:得影后之后接的第一部戲就是《李米的猜想》,為什么?
周迅:李米這個人物很豐富,人物的張力很大,劇本非常好,我看了曹保平《光榮的憤怒》,覺得這是個有趣的人。李米這個故事跌宕起伏,怎么就那么多事兒,里面的中心思想就是找愛,故事結尾李米發現這個男人還深愛著他,這特別像現代的人,都很焦躁,物質豐富,需要精神的東西。
記者:你在戲里的爆發力讓人驚嘆,很多人評價這是你演得最好的角色。
周迅:李米是很執著、倔強的,甚至有些“軸”,和生活里的我特別不一樣。我是特順其自然的人,因為我父親從小就這樣教我。我唯一“軸”的一面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