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2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歌曲》雜志主辦的“聽眾最喜愛的15首廣播歌曲”揭曉。這次評選活動共收到了25萬封群眾來信,入選的都是當時傳唱一時的抒情歌曲,俗稱“15首”。最后公布的15首“聽眾最喜愛的廣播歌曲”中,李谷一演唱的就占了四首。
“15首”堪稱中國內地最早的“流行歌曲排行榜”。與今天的流行歌曲相比,這些歌非常正統,帶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然而在當時,這個評選仍然引發了一些爭議,被視為集中反映了不健康思潮,是不符合時代的“靡靡之音”。
其實每首歌單獨拿出來都沒有問題,但它們集中在一起就代表了一種思潮:就是所謂的靡靡之音,抒情輕柔取代了昂揚奮進的、口號式的歌曲。
1980年批判李谷一的《鄉戀》達到白熱化。這年4月,音樂界人士在京郊召開了一個座談會,主要議題就是批李谷一演唱的《鄉戀》和王酩作曲的《妹妹找哥淚花流》。有一位負責人點名批判《鄉戀》,稱毛病就出在李谷一的“氣聲”唱法上。這種喉頭放松,發出氣流摩擦的輕聲被視為“港臺明星的唱法”,是靡靡之音,不正經,離經叛道,不符合社會主義藝術規律。報紙雜志上接連出現批判文章,李谷一被指為“黃色歌女”。但《鄉戀》還是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支持,1983年,應觀眾強烈要求,《鄉戀》在春節聯歡晚會演唱,李谷一才算獲得正名。
中國的流行歌曲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一路都是坎坎坷坷的。上世紀80年代“流行歌曲”曾一直是個禁忌詞匯,是低俗、不健康、港臺味、黃色、無藝術性的代名詞。1984年央視首度舉辦“通俗歌曲大賽”,“通俗”于是替代“流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用來表示大眾喜愛的歌曲。“15首”評選開了中國流行歌曲的先河。李谷一的演唱風格和技巧,對我國民族聲樂和通俗音樂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開創了一代歌風。從那以后,流行歌曲的口子逐步打開,直到今天已經是非常自由——— 時代就是這樣一點點進步的。
據賀茂峰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