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星
劉翔的因傷退賽可能是奧運開幕至今最大的新聞了。當天晚上幾個朋友聚會,大家都特別為他惋惜。一個哥們兒問我是不是該寫點兒什么,我說沒什么可寫的。因為我認為這很正常。是運動員必有傷病相纏,啥時候來了他也擋不住,能賽不能賽都是他的權利,雖然這傷來得確實不是關口兒。
后來一上網,才發現似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需要談一談,各種觀點簡直鋪天蓋地。瀏覽一下,發現國民素質確實大有提高,鼓勵寬容的居多,偏狹難揍兒的減少。不過再細看,即使鼓勵寬容的聲音里,也不外是讓他有傷好好養,咱們下次再來,其身上所被賦予的各種元素并沒有絲毫減輕。對此,筆者有點兒一己之見。
開始沒想說什么,是因為我覺得這事兒很正常。就像姚明的應力性骨折必須做手術而不能繼續火箭隊余下的比賽,甚至使季后賽受到重大影響一樣的正常。
體育的原發目的是健身。競技體育的出現和發展使其具有了觀賞性,其本質升華為人類的挑戰自我和沖擊極限。奧林匹克運動又把地球組成一個大家庭,力圖讓這個星球上的所有人,忘卻國家、種族、信仰的差異甚至拋掉憤恨和冤仇,共同盡情地享受體育的快樂。從某種意義上講,體育就是一場娛樂。
所以,劉翔退出的比賽,不過就是一場比賽。固然,對這場比賽國人期望值極高。因為他是上屆的奧運冠軍,因為這次是在我們家門口,因為中國田徑需要這塊金牌,也許,還因為別的什么。不過我要說,劉翔你不需要再解釋。你有保護自己的權利,也有退出比賽的權利。我遺憾,是遺憾不能看到你跟更年輕的羅伯斯的強強對決,失去了一次對經典的欣賞,而沒有別的什么。你已經扛起了過多的你不該去扛的東西,放下對你更好。
對劉翔的關注還有一部分因素是源于國人的“金牌情結”。
我們對金牌的深切感受始于1988年的漢城(現首爾)。那是我們重返奧林匹克大家庭后的第二屆,也是十分不順倒霉透頂,喝涼水都塞牙放屁直砸腳后跟兒的一屆奧運之旅。
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全部金牌僅為5枚,都比不上現在的一天。許多當年的名將思憶起來只有4個字:刻骨銘心。
由此有了全面描述這次奧運經歷的長篇報告文學《兵敗漢城》。也由此國家制訂了奮起直追的全運戰略和《奧運爭光計劃》。更由此出現了20年后的今日繁榮。
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正在重新崛起的大國需要國力的展現和民氣的提振,體育競技舞臺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次家門口的奧運又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時機。賽程已經過半,我們的金牌數很有可能首次超過世界第一體育強國美國。再回頭看看當年的“第一集團”成員俄羅斯,這一切讓中國的老百姓感到確實很爽。
但金牌的數量還并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已經成為一個“體育大國”,但還不能算是一個完全的“體育強國”。我們奪得金牌的項目雖全面開花,但在田徑和游泳上卻尚無抗衡能力。這是整個奧運甚至體育界最受重視的也是金牌最多的兩個大項,田徑又被公認為是一切運動的基礎。此外,被譽為球類運動“王冠”的三大球,由于人種的原因我們的路還很長,堪稱任重道遠。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在一幫都在上學的孩子中,你哪科哪科都不錯,綜合成績上佳可語文數學英語落了后,這好學生的名頭不也不踏實不是?
其次,我們正處于舉國體育向全民體育的變革中。真正的體育精神是參與,是所有人生出內心的快樂。北京奧運的最大成功,可能并不是我們最后金牌的多寡,而是更多人產生了對體育的內心涌動的喜悅、沖動和向往。據說奧運會結束后國家就要頒布“全民健身綱要”,把加大學校體育投入提到重要位置,把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為終極目標,讓體育以一種充滿動感的全新的方式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我們需要金牌,但金牌決不應該是我們的惟一。當我們已經視奪金為常態,“金牌情結”在被慢慢解開之后,我們的民族將會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民族,我們以成熟的心態將會無敵于世界。北京奧運正是這樣一個“分水嶺”。
所以,讓我們自由、輕松地欣賞比賽吧。讓我們再看到劉翔之時,已不是一個身挑“重擔”眉目緊鎖的“民族英雄”,而是一個清純陽光洋溢燦爛笑容的無憂無慮的大男孩。
編輯:最愛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