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奧運會還沒有開幕,但送給前來參加奧運會的各國元首、政要以及文化使節的特殊禮物之一已經準備好了。這份特殊的“國禮”就是民族音樂大典——《中華56民族之歌》,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第一次將56個民族的歌曲匯總,一個民族選取一首代表歌曲。
5年前,“中華56民族之歌”組委會成立。組委會匯聚了當前中國民族音樂界的精英力量,由著名藝術家傅庚辰、印青、閻肅、徐沛東、彭麗媛、趙季平、李雙江、鄒文琴、李谷一等一百多人組成。《中華56民族之歌》的主唱是總政歌舞團的青年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雷佳。著名歌唱家閻維文、王宏偉等也加盟其中。近日,這張音樂作品已經制作完成。
雷佳是我國首個唱全56個民族歌曲的歌手。7月30日,本報記者對她進行了專訪,聽她講述制作《中華56民族之歌》的幕后故事。
北京時間之歌曲
借奧運東風 傳播中華民族文化
記者(以下簡稱記):在我國的民歌史上還從來沒有將56個民族的歌曲匯總起來,這是第一次,當初的策劃是怎樣想出來的?
雷佳(以下簡稱雷):這個創意是我國很多位民歌藝術家一起碰撞出來的結果。申奧成功后,大家覺得這正好是傳播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好時機。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出國演出時經常會發出感慨,國際上很多人都熟悉愛爾蘭音樂、印度音樂、非洲音樂等,但對中國民族音樂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而在國內,民族音樂的發展也面臨困境,統籌56個民族的音樂更是史無前例。
演唱難度大 侗語學起來最費勁
記:《中華56民族之歌》是很重要的一個音樂作品,為什么選中了你一個人來主唱?
雷:這個可能是因為我是民族歌手中比較年輕的一個,可塑性比較強一些,之前也沒有給觀眾留下固定的印象。選擇我一個人作為主唱,是因為組委會希望這張音樂作品能夠有一個整體性。其實如果選擇各民族的原生態歌手來演唱,他們會唱得更地道,之所以沒有這樣做,是希望把比較世界化的音樂元素融入到其中,讓中國的民族音樂和世界音樂接軌。
記:《中華56民族之歌》會作為一份特殊的禮物贈送給前來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外國元首、政要和文化大使,你希望收到禮物的人怎樣來理解和傳播這份文化大禮?
雷:為了更好地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組委會特意將這張音樂作品翻譯成了英文。外國友人可以從這張音樂作品中欣賞到中國音樂,也可以從中感受到世界化的音樂元素,希望他們能找到文化和情感的共鳴。
知名度最高 漢族選擇了《茉莉花》
和世界接軌 民歌中融入新的元素
記:搜集56個民族的民歌,很難吧?
雷:是的,非常非常難。組委會在搜集過程中發現,56個民族中至少有10多個民族已經沒有語言,音樂元素更是早已丟失。后來,他們組織了幾十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字研究者和音樂學家共同發掘,最終在這些民族的音樂資料中找到線索,整理出了56個民族的所有音樂元素。
記:56個民族的民歌最難唱的是哪個民族的?
雷:最難的應該是侗族的《夏蟬之歌》,因為這首歌原本就是使用古侗語無伴奏演唱的,并且流傳得也不是很廣泛,現在年輕的侗族人大部分也不會唱,只有上了年紀的侗族人才會唱。我們在改編的時候加了伴奏,但是依然保持其原有的空靈和開拓的特色。這首歌在唱的時候用的是侗語,組委會特地在貴州找到一名原生態歌手,我逐字逐句地向她學習,還用拼音標注下來。這首歌學起來特別費勁,光學唱就用了一個星期。
記:除了這首歌,還有哪些歌是用本民族的語言來唱的?
雷:一共有10首歌用本民族的語言,有侗族、怒族、藏族、蒙古族、黎族、景頗族、苗族等。這在演唱上有很大的難度,因為要學這些民族的語言,包括音節、音標、發音方式都要學,有的無法用漢字音標來標記,只能靠大腦記憶,還有一些語言是直接跟當地的少數民族老百姓學的。 編輯/最愛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