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瑟夫·夏因導演作品《為什么,亞歷山大》海報(資料圖片)
埃及當之無愧的電影大師、著名導演約瑟夫-夏因7月28日在開羅辭世。
今年六月,約瑟夫-夏因在一次腦出血后陷入深昏迷的植物人狀態,由直升飛機緊急轉移到巴黎近郊的一家美國私立醫院,然而現代醫學的神奇終究沒有能夠挽救導演的生命。成為植物人六周后,享年82歲的約瑟夫-夏因在開羅郊區的一座軍醫院內與世長辭。他的葬禮將于周一在開羅舉行。
約瑟夫-夏因生平簡史:
1926 年約瑟夫-夏因出生于埃及亞歷山大,懷著成為演員的夢想,1947年遠赴美國洛杉磯求學。 回到祖國后,1950年拍攝了第一部處女劇情長片《daddy honest》,開始了他的執導生涯。 約瑟夫-夏因一生共拍攝了四十多部電影長片, 背負著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夏因以自己的祖國為背景,致力于通過電影反對不合理的電影審查制度 ,反對宗教狂熱和伊斯蘭教旨主義 ,作品也由此屢屢在本國遭禁。他的影片有對埃及知識分子的諷喻畫像和反思(《選擇》,the choice 1970年),有對社會和惟利是圖的市井現象進行分析(《麻雀 》the sparrow1973年)。1984年,因為放映一部被當局禁映的影片,他甚至有短暫的牢獄經歷。
1978年《為什么,亞歷山大(alexandria……why)》在柏林電影節斬獲評委會大獎。 1982年夏因執導了帶有自傳性質的三部曲之一《回憶》,憑借電影追溯過往、向觀眾展示自我。1989年《alexandria again and forever》是三部曲之二,1997年《命運》為三部自傳曲畫上句號。影片因為對宗教狂熱的批判受到媒體關注和辯論,獲得巨大成功。同時,《命運》參賽當年的戛納電影節并獲得電影節50周年特別獎。
2001年美國911襲擊事件后,密切關注社會時事的約瑟夫-夏因和其他導演一起合作了短片集《911》,對事件做出反省,該片獲得當年歐洲最佳影片榮譽。而此后的《亞歷山大……紐約》重新回到他鐘愛的題材上,既有對他在埃及經歷的回憶,也有他和美國關系的再現。
2007年,受戛納電影節主席之邀,約瑟夫-夏因和其他三十多位著名導演聯手拍攝短片《每個人的電影》,尤其回憶了自己在50屆影展上獲獎的難忘經歷。
2007年角逐威尼斯金獅大獎的《混亂》(chaos),對埃及的現行政治體制有深刻的批判。在水城的新聞發布會上,80高齡的約瑟夫-夏因依然慷慨激昂,斗志十足,他稱葡萄牙百歲名導瑪努埃爾-德-奧利維埃是自己的學習榜樣,希望可以向他那樣精力充沛地拍片和參加影展。令人唏噓的是,心愿沒有實現,《混亂》成了他的遺作。
愿第七藝術的斗士在天堂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