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天涯 編輯/最愛李哲
在電影的世界里,七月永遠是火爆的。
而在幾千年前,同樣在七月開始的那一場戰爭,至今仍在每個角落被復活。如今,當所有的人對“大片”這個詞匯陷入遲鈍、麻木,直到平靜接受后。吳宇森和他的《赤壁》,這部中國電影歷史目前投資最高的一部影片出現了,他顯得猶如商業巨制般的帶著濃厚的流水線氣息,卻依舊讓很多人停步觀望。
哪怕那歷史,無法在電影里被完全復活。那隔世的一場命運遭遇戰依舊值得激動。
《赤壁》的宣傳海報的那幾句宣傳語,在這個大片遍地的年代顯得并不出挑。而吳宇森本人的特質,使得這部電影的技術層面較為出色。以往諸多大片隨處可見的硬傷都顯得不再被關注。花邊,退到了劇情、人物、歷史之后,最后一個被想起。
于是,在大片遍地的年代,人們第一次在大制作電影里,關注起了電影本身。這是《赤壁》的貢獻,而吳宇森,則一切照舊。不改變,不妥協。
三國與吳宇森,誰會勝利?
大片的里程碑?
這個問題值得被打上引號。
冷靜下來細細回味,中國的大片歷史無外乎幾個階段。首先是震蕩的2002——2006,內地涌現出了一批冠以“大片”之名的電影,題材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古裝武俠劇,每部影片均以眾多明星的超級陣容、強大的幕后技術班底、再加上早以在國內聲名鵲起的名導執導筒。紛紛在未問世前就通過各種媒體,以及其他渠道手段進行立體的轟炸和渲染。中國大片,已經在不經意間悄悄的融入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兇猛的炒做、茶余飯后的談資,無一不少,甚至點映的城市、笑場的臺詞、引發的官司,都成了大片所帶來的附屬品。猛然驚覺,可以說,中國的大片時代,已然成型。
2002——2006的五年間,《英雄》始,《夜宴》止。拋去影響力和導演個人聲望尚低的《天地英雄》,以下的四部影片可謂是代表了中國內地影視歷史上饒不過去的作品。《英雄》的驚為天人玩形式,《十面埋伏》的落魄不堪隨其后,《無極》的三年一劍很無奈,《夜宴》的華麗轉身與抬頭,都值得一一解讀。
于是,當2006年底的第二階段《墨攻》中,張之亮用十年時間揣摩,終于可以讓大片開口講故事后,同年12月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實則是擔任著分水嶺的任務。這一次,關于大片的爭議,已經接近頂峰。
所以,2007年終歲尾《投名狀》終于搬出了古裝大片的冷兵器戰爭,而不是讓我們在高適的詩歌中回味金戈鐵馬后。《赤壁》投拍的消息與進度,也成為了大片歷史的一部分。很重要的頻頻閃現。
我們在《赤壁》變成上、下兩集,云集了眾多優秀資源之后,終于學會了平靜的接受這一切:大片已經成為了市場的一部分。
沒有人會對天馬行空的惡搞、半文不白的臺詞和莫名其妙的演員再發出驚呼。
畢竟在《特洛伊》死后,許久已不見真正的史詩,史詩那家伙躲在猛犸象的身后在竊笑。當今的商業電影也不具備還原歷史的義務,和能力。
我們看到的《赤壁》,是“準史詩”,一個字的差距,讓這電影成為了娛樂。成為了一部可以看到眾多明星的兩個半小時視聽轟炸。想找歷史,難。想看赤壁,有。想品三國,無。
所以說,《赤壁》這部電影。當爆出趙薇的“匹女有責”的臺詞風波,讓金城武冒險式的轉型救場演繹諸葛亮,并不完全遵從歷史的給了孫尚香無數機會展示個性,讓曹操為了女人發動戰爭后。已經不具備成為史詩,和講述歷史的能力與條件。
《赤壁》只是一部大片,這個年代缺失且宏大,以后,定會隨處可見。
吳宇森的正常發揮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在《赤壁》里。至少在《赤壁》(上)里。吳宇森還是吳宇森。
作為一個在東西方享有盛譽的導演,吳宇森被人記住的是四個字“暴、力、美、學”。這東西太俗了,俗到像“王”與“墨鏡”的組合。但不可否認的是,吳宇森的三國夢想,至少在赤壁的段落,很偏執。
首先一點,這片子的拍攝手法很流暢,呂樂的掌鏡沒有過多的驚喜,包括結尾的鴿子飛行視角的超級長鏡頭在內。但是卻讓人察覺不到鏡頭的不適。顆粒感極強的畫面,猶如畫卷展開一切。室內打起極強高光,給人物面部大特寫。“手“暴露了小喬扮演者林志玲的年齡。吳宇森慣用的鮮血噴涌慢鏡大肆回放。一切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