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廠記者為搶拍鏡頭不顧自身安危
這樓沒垮塌,要是垮塌了,說實話我們也不會站在這兒。
馮小寧導演去當志愿者,不忍拍電影
整個學校就只剩下一個歪的國旗桿,這個不是能夠忍受的東西
尹力導演奔走災區,記錄感人瞬間
來自全國各地,解放軍、武警、消防包括公安的救援隊伍。比比皆是
行走在災區前線的電影人
他們 在感受人間真愛的同時
也在用鏡頭 記錄這段刻骨銘心的歷史。
昨天的節目中,我們回顧了地震發生的這二十多天以來,身在后方的電影人們,都是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支援災區、奉獻愛心的。其實除了募捐、義演、慰問這些方式,還有一種賑災方式,可以說是電影人最擅長的,那就是到災區一線去進行拍攝。是啊,地震過后,尹力、馮小寧等導演以及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多個制片單位,都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趕赴災區。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將災區那些沉重、感人、震撼的瞬間記錄下來。電影人們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用光和影來銘記這一重要的歷史時刻。
尹力:逆人流而上 記錄感人瞬間
5月12日,汶川發生罕見的8級地震,在災情發生后的第三天,曾經執導過《張思德》、《云水謠》等影片的導演尹力,已經開始組建紀實性影片《汶川•168小時》劇組。兩天后,尹力已經率領劇組成員抵達四川。而這時,余震不斷的四川災區仍然存在不小的危險。
尹力:現在我們是過了安縣,已經到北川境內,現在目前是整個汶川的重災區,那么在這個盤山公路上,隨時都看到了一些泥石流和大面積坍塌的畫面,非常危險。(接)另外這兩天預報北川的這個有很多地震形成的這個,堰塞湖隨時有這個崩塌的危險。部分的軍民已經在進行疏散,我們現在是跟所有人流,逆流而上,別人都在撤,我們在往里進。
正是將個人安危置于一旁,尹力帶領的劇組得以在第一時間紀錄下現場眾多的感人瞬間。
尹力:來自全國各地,解放軍、武警、消防包括公安的救援隊伍。比比皆是。
馮小寧:當上志愿者 不忍心去拍攝
地震災情發生后,曾執導《紅河谷》、《黃河絕戀》、《紫日》等影片的導演馮小寧,再也在家里坐不住了。
(馮小寧):盯著電視看,每次看到哭
(馮小寧):直到坐不住了,我說我一定要下去!
(馮小寧):進北川
(馮小寧):我是一名志愿者
與助手深入到災區的最深處,拍攝畫面的同時也幫著出一份力。此時的馮小寧導演是一名志愿者。
與志愿者同吃同睡,與當地群眾一起抗震救災。對發生在災區的事情,馮小寧感觸頗深。但當被問起,是否會以此為題材拍攝電影時。身為知名導演的他,卻哽咽了。
關鍵詞:不忍拍攝地震場面
(馮小寧):有一點我過不去,就是我如何拍攝那種災難錢的那種場面,我如何拍攝那些孩子......沒辦法(哽咽)……整個學校就只剩下一個歪的國旗桿,這個不是能夠忍受的東西(落淚)
八一廠電影人:以軍人的精神拍攝
身為軍人,八一電影制片廠的電影記者們與救災戰士一樣,在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就到達了災區。每一次緊張的營救,每一回成功救出生存者的歡喜。都成了電影記者們舉起攝影機的動力。當然,與抗震救災的戰士們一樣,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十分艱苦。
(八一廠電影記者任鵬:我們跟著部隊喝口稀飯,喝口熱的,就覺得非常非常欣慰了。
(八一廠電影記者楊棟梁):有可能我確實困了,我睡著了,我導演喊我,有余震有余震,我都沒有醒。
為了搶拍畫面,他們經常會把自己置身險境。
(八一廠電影記者楊棟梁):我站在四層樓和三層樓廢墟的窗戶邊上,同時我就聽到路嘩啦啦響,然后就開始晃。
(八一廠電影記者任鵬):可以說是萬幸,這樓沒垮塌,要是垮塌了,說實話我們也不會站在這兒。
艱苦的條件和生命的威脅都無法阻擋軍人們救援的腳步,而身為記錄者的八一廠的電影人們,也同樣旅行著軍人的使命。
他們都經歷過最艱苦的拍攝環境,但是這些都沒有嚇倒他們,不過,在談到災區所發生的那些感人事跡時,他們無一例外都禁不住淚流滿面。相信,這些電影工作者們一定會用鏡頭和膠片,銘記下這中國歷史上刻骨銘心的一段歷史。
(稿源:中國電影報道 選稿:最愛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