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平
這些天,到處都是賑災義演的歌聲。
五歲的小姑娘任思雨,在掩埋她的廢墟里唱起了兒歌《兩只老虎》。她說,爸爸告訴我,唱歌的時候就不會感覺到痛。她果真獲得了堅強。這歌聲也給救援人員帶來了鼓勵。
伴隨著身體的傷痛,更加讓人難以承受的是精神的痛楚。當災難發生時,人們怎樣致哀和禱告,怎樣獲得余生的信心,是一個既抽象又現實的問題。“9·11”的時候,很多美國人擁進教堂。“5·12”發生時,大多中國人都用短信祝福、電話問候、捐款捐物、志愿行動等世俗的方式來撫慰心靈。其中,音樂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些賑災義演的含義是很豐富的,不僅僅是募集錢款的方式,而且是一種儀式,明星們就像是被選出來的司儀,引導著人們表達對死者的哀思,對生者的祝福。用海德格爾的話說,就是用“站出來”的方式,來表達人之于世界“所在”的主體性。
在這種儀式中,明星們所要表達的意義包括:痛苦、悲傷、撫慰、關愛,信心。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在面對絕境的孤獨焦慮中,一個人既有可能虛無致死,也有可能獲得最大的信心。古羅馬帝國大瘟疫時代,正是基督教福音傳播的良機。
詩經中說: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又說:君子作歌,惟以告哀。在中國古代,無論對于災荒還是喪事,都有特定的祈愿儀式。這些儀式中,音樂不可或缺。《禮記·喪大記》中,對喪事上怎樣哭有著詳細的規定。由此,民間就有以唱哭歌為業的女子。她們用自己的哀歌,引導人們把心中的悲慟發泄出來。章子怡的憤怒,劉德華的動容,都可以作如是解,對于普羅大眾來說,是一種安慰劑。
我也產生了一種擔憂,章子怡、劉德華等畢竟不是職業的哭歌女,更不是職業的牧師,災難之后涌現的這些愛與感動,這些對生死的領悟,對生命的審視,對善行的承諾,怎樣持續下去?在平常的日子里,明星承擔的更多是娛樂眾生的功能。娛樂也能撫平傷痛,但并不盡然。
我對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回到娛樂上說,所幸我已經聽到一些非常不錯的歌:真誠,關愛,有撫慰,有承諾,符合“哀而不傷”的標準。我希望更多的好歌留下來,更多的行動堅持下來,在受災者未來漫長的生活中,始終有慰藉,有感動,有生活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