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壞的紙飛機,還是可以飛
本報記者災區目擊一場特殊的“放飛”游戲;專家預計心理受災群眾將超過50萬
陳郁
汶川地震后,受災群眾的悲慘遭遇令不少人潸然淚下,加強對受災群眾,尤其是兒童進行心理創傷干預,已日漸受到重視。中科院心理所所長張侃預計,本次汶川地震中直接和間接受到心理傷害的群眾及救災人員將不少于50萬人,有些人會留下長期的心理問題,因此中科院心理所已經制定了5年的研究計劃。 同時,中科院心理所還希望能在受災地區建立災害心理干預基地,組織培訓當地專業人才為災后重建提供長期心理援助。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放飛手中的紙飛機。”昨天,在新老師的帶領下,105位來自受災嚴重地區的同學們,將手中小小的紙飛機高高地拋向藍天。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個看似普通的“放飛”游戲,其實是在給這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的孩子們做心理治療。
這里的孩子不太愛說話
13歲的周宏偉,昨天剛剛從綿竹被外婆帶到成都,入住設在當地的成都西體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當時地震發生的時候,他親眼目睹了學校倒塌、同學被埋的情景,直到今天回憶起地震時發生的景象,他至今還是很害怕。
記者昨天見到他時,他正坐在前天剛剛在設置點開學的教室里,看著身邊的同學在打鬧。記者問他為什么不去玩,小周搖搖頭,好不容易從嘴巴里面蹦出了三個字“不想玩。”
同樣在教室里沒有去玩的還有上五年級的李屹凱,據帶他來到這個安置點的父親介紹說,兒子原來是在家鄉映秀小學上學的,地震發生時,兒子幸存了,但是同在學校任老師的妻子卻為救其他學生,至今都下落不明。“現在兒子就是不愿說話,有時候三四個小時不說一句話,可能是被地震嚇著了吧!”小李的父親這樣解釋兒子近期的反常現象,雖然有些著急,但是他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和別的孩子不同,這些孩子有時候會突然很沉默!”看著這些從災區來的孩子們,來自上海林紫咨詢中心的王懷齊老師表示,這些經歷過地震事件的小孩急需心理治療。因為從孩子的心理發展水平和階段來說,他們不會像成人那樣,直接地用語言去表達他內心的感受,但是如果不讓這種痛苦的經歷釋放出來,那么這種情緒就會十分危險。
撕紙其實在“放飛”痛苦
“地震發生了,它究竟帶給你什么傷害,如果有就一點點把它撕掉。”在昨天的采訪現場,記者目睹了一場特殊的心理咨詢課,而上課的老師王懷齊在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發放了一張白紙,在他的引導下,十分鐘內一張白紙轉眼間就被學生撕下了不少。
撕完白紙,王懷齊輪流請同學上臺講述自己撕紙的理由。“這第一條撕去的是公路,公路給地震弄壞了;第二條我撕去的是房屋,房屋倒塌了;第三條被地震奪走的是我的親人……”在王懷齊的引導下,學生們輪流著講著自己撕紙的原因,在一番傾聽之后,王老師突然拿出一張自己準備好的、也是殘缺的白紙展示給學生,在十多秒之后,這張白紙搖身變成了一只紙飛機。“你們能將手中的白紙變為紙飛機嗎?”王懷齊詢問學生,沒多久一只只紙飛機便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
“來讓我們一起放飛紙飛機。”孩子們歡快地跑出教室,沐浴著陽光,迎風放飛手中的紙飛機。
“撕這個紙就是要讓孩子們勇于去面對地震帶來的傷害,面對回憶,一堂課下來,有的孩子哭了,這樣做不是殘忍,而是要讓孩子把情緒宣泄出來!”王懷齊說,一個非常完整的世界其實現在就是不完整的,我們必須去面對,我們不能生活在幻想中,所以我們利用手上殘缺的紙疊成飛機,告訴他們這個紙就是你們現在的世界,它不完整但是它仍然可以飛翔。
以音樂體育課為主
記者在安置點內的課堂看到,這里的教室只是被分為了小學部、初中部和高中部三個教室,顯然給在這里上課的老師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小學部的班主任是來自四川師范大學的王健,對于特殊的授課對象,小王說,現在也只能特殊情況特殊對待了。這個課堂的設立,其主要目的就是盡快讓這些災區的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減輕其心理上的傷痛,快速復課。因此,在這段教學中,授課的老師盡量會以精神上鼓勵為主,在注重知識傳播的同時,盡量給予這些學生以精神的鼓勵、生活下去的勇氣和樂于面對困難的信心。
在王老師給記者拿出的一份課程表上記者看到,除了每天一節的語文教學課外,心理課和音樂體育課是教授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