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郎朗昨天在北京接連舉行三場活動推廣新書《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做客新浪讀書頻道、接受記者采訪、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簽售活動。在新書中,郎朗回顧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寫到與父親愛恨交織的關系,也袒露了包括當年學琴時的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在發布會上,郎朗更是對父親的“獨裁”表示了反抗。
郎朗
望子成龍
父親曾逼他跳樓自殺
在這本書中,郎朗寫到自己與父親愛恨交織的關系。一方面,他小時候每次賽前都要跟父親睡在一起,尋找踏實的感覺,甚至賽前父親給他后背的一拍,都是他穩定情緒的保證;但他也寫到壓力巨大的父親曾完全失控,在歇斯底里中逼兒子要么跳樓要么吃藥自殺,以至于郎朗一度放棄學琴。
在發布會上,有記者讓郎朗父親談談當年他對兒子的教育。“郎爸”說:“我該嚴的時候嚴,該放松的時候也放松,比如小時候帶他去抓蜻蜓。”郎朗在一邊補充說:“就兩次。” 這句插話讓記者笑出了聲。“郎爸”接著說:“兩次也挺好的,而且我很注意陶冶郎朗的情操。”郎朗又笑著補充說“什么叫陶冶情操?過年的時候,八個小時琴練完了才能吃年夜飯,年夜飯早涼了。春節不讓我媽來看我。這也叫陶冶情操?獨裁!”
壓力重重
總是盼著自己生病
郎朗從3歲開始學琴,然后就是不停地演奏,飛來飛去。在俄羅斯為總統交接儀式音樂會演奏時,他因為感冒一句話說不出來,昨天面對記者,盡管他全程服著滋潤嗓子的含片,說話聲音還是很沙啞。但他認為這種生活方式難以改變。
他說自己覺得最好的時候就是生病的時候,“那個時候不用彈琴,也不用說話,真是很舒服的感覺,雖然身體上不舒服,但是心里舒服,所以我每次都盼著自己生病。”他最近有點力不從心,也想選擇過不太忙的生活,但這種選擇很難。他坦率地說:“我覺得我從小一直追求這個東西,終于拿到手了,不能那么隨意地放過機會,所以我覺得這是從小養成的性格造成的。”
袒露往事
北京學琴遭遇白眼
郎朗說在自己受到折磨的時候,他覺得鋼琴就是魔鬼。在書中,他也真實地記錄下這些不愉快的記憶。
比如,在他剛到北京時,曾跟著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學鋼琴,他稱這位老師叫“發脾氣教授”,因為她沒耐心,待人冷若冰霜。“她總是批評我,說我的琴彈得像個種土豆的農民,或者說我彈得像白開水,一點味道都沒有。無論我如何努力,取得怎樣的進步,她都是無動于衷。”最后,這位老師拒絕再教郎朗。他還在書中寫當一位老師的夫人對他父親粗言惡語時,他如何強硬地保護了自己和父親。
寫出這些內容,是否擔心當事人會不高興?他表示自己曾衡量過到底寫不寫這些,“我覺得還是要寫,因為很重要。在這個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教育不要過于激進,老師可能覺得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但這對小孩是摧殘。家長在給孩子挑老師時不要僅僅追求老師的名氣,要找適合孩子的老師。”
成功背后
艱辛滋味不忍回首
郎朗成功的背后是難以形容的艱辛。有記者問他,對照自己的付出,他覺得今天的成功與童年簡單平凡的快樂,哪個更重要呢?這個問題讓郎朗在記者會上頭一次仰頭沉思了片刻,但他沒有正面回答,“我家并不是富裕的家庭。如果是一個富裕的家庭,用不著這樣。因為沒錢要掙錢,我爸從沈陽到北京,從一個警察,結果成了無業游民,被北京的警察查戶口本。這是種什么樣的滋味?當然如果我生長在財團的家里,就不會這樣了,當然我也有可能不會成為鋼琴家了。”記者追問說,如何讓他重新選擇,他還會選擇已經走過的這條道路嗎?他依舊回答得很模糊:“我可能會選擇一些好的記憶,一些壞的記憶就扔掉了。”
關于新書
不愿做速走旅行家
談到寫這本書的初衷,他表示主要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一名鋼琴家,實際跟一名旅行家差不多,成天走,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遇到不同的人,大家會跟你說不同的話。我覺得鋼琴家的成長,或者一個人的成長是要有非常敏銳的判斷力。而我,每天以這么快的速度在行走,在飛,思索的時間很少。”在他看來,很多時間很多事情似乎一下子就過去了,因此從2000年起,他開始用英語寫日記了。
用英文創作而成
這本新書原以英文寫成,計劃在7月由蘭登書屋旗下的出版社推出。德文、法文、日文等十余個版本的圖書也在操作中。中文版則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提前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