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鋼鐵俠》
導演:喬恩·費儒
主演:小羅伯特·唐尼
格溫妮斯·帕特洛
特倫斯·霍華德
類型:科幻/動作
片長:114分鐘
推薦指數:★★★
經典臺詞:這個世界并不完美,但我們別無選擇。
人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層。
如此推算,能擔得起“俠”字的人當是凡人中的極品。《武林外傳》里風情萬種的佟湘玉告訴郭芙蓉,“俠”字拆開就是一個“人”和一個“夾”,也就是夾道歡迎的意思,“一個人只要心存善念,多為別人著想,自然會受到夾道歡迎,這時候,不管他有沒有武功,都能擔得起這個俠字。”
多年之后發現,原來西方和東方一樣奉行俠義之道:蝙蝠俠、蜘蛛俠、超膽俠、神奇四俠、俠膽雄獅……金庸大師說過:“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所以,原名《鐵人》的大片也順應潮流,以《鋼鐵俠》的名號走上了江湖。
論為人,故事的主人公托尼·斯塔克是個道德觀稍有缺失的痞子;論職業,他是個精通制造戰爭武器的狂人;再從生活作風和個人履歷上看,他除了擁有一個天才的頭腦外再無其他可取之處。這個英雄的背景很不尋常。斯塔克不是和超人一樣來自外星球,他的超能力也不像蜘蛛俠和神奇四俠那樣偶然得來,形象和裝備更沒有蝙蝠俠那么拉風。更重要的是,那些大俠在所向披靡的華麗外表下多少有著一顆相對純凈和仁慈的心靈,而鋼鐵俠就算穿上了盔甲,充其量也就是個刀槍不入的俗人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另類的英雄形象,出世僅一周的時間就在全球席卷了兩億美元的票房,同時也收獲了來自專業影評人和影迷的諸多好評。但是,請恕小女子無情無恥兼無理取鬧,因為直到現在,我不但不能理解這片子為什么會得到那么高的評價,而且還備受一個問題的困擾,就是:到底誰更幼稚一些?《功夫之王》還是《鋼鐵俠》?
上述兩部電影都有滿足一部分人夢想和夙愿的功效。前者實現了成龍和李連杰的曠世對決以及外國導演明可夫的功夫之夢,后者則滿足了好萊塢動漫迷和大片迷對新一輪動漫英雄形象被搬上大銀幕的無限期待。但從結果來看,后者才是票房和口碑的雙重贏家,而前者只落得個嘩眾取寵的名聲而已。
說《功夫之王》幼稚的人,其出發點大抵是因為這片子空有華麗的外殼卻無實際意義,但我卻覺得后者在某種意義上更為幼稚一些。那位鐵皮英雄保護世界和平的精神可嘉,但起點和出發點脫節的現狀卻多少有些諷刺。試想:一個妄自尊大、嗜酒如命、奉行暴力的戰爭狂人,從恐怖分子手里逃出來之后就脫胎換骨成了極具正義感的超級英雄。從暴力的擁護者到和平的維護者,如此極端的改變,若是沒有一個極具說服力的原因和足夠長的過程,想讓人信服似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小羅伯特·唐尼的表演很有看頭,他演痞子的時候特別有趣,以至于后來他口口聲聲地說要“維護世界和平”的時候,你會覺得與其被感動,倒不如抓緊時間笑個場。
所以,這個主打超級英雄的大片,其實更像一部呼喚浪子回頭的教材,對宣傳世界和平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更何況這是來自好萊塢的聲音……說多了就要和政治掛鉤了。總之,一部和《功夫之王》同樣華麗卻更具虛偽現實意義的大片,與其萬眾景仰,倒不如把片中那句臺詞回贈給它更合適:
“原來你擁有一切,卻又一無所有。”
恰好
哀愁躍上了吉他
于是流成了一條蜿蜒的河
從吉林到北京沒有碼頭
鄉愁流浪在老城門外的街頭
時間恰好
少年眼望著遠方
忘了回頭
唱一首淡淡的歌吧
不必為了誰
因為思念總會擰成了線
你扯住了線頭我就成了木偶
年紀恰好
愛情似乎沒那么大
就隨它去吧
那年夏天的味道
闖過了無眠的夜在記憶里蘇醒
1993老在了相冊里
是泛黃的一張張笑臉
憂傷恰好
沒有凝成眸子里的一滴淚
只泛起微微的漣漪
恰好是一個多么好的時機
許同學在這邊撥動了弦
我們的心底就有了遙遠的回聲
她恰好年少
我們恰好不再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