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35年后,朝鮮血海歌劇團再度把歌劇《賣花姑娘》帶到了中國,并于4月15日在國家大劇院進行了2008訪華巡演的首場演出。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春天年年到人間》和《賣花歌》的優美旋律,將先后在成都、武漢、南京、深圳、杭州等14個城市的劇場響起。5月4日、5日該劇將在上海大劇院連演兩場。這不僅牽起了曾經感懷該劇的上海觀眾的心,連年輕一代也被屬于父輩時代的藝術經典所深深感動。
曾是一代人的回憶
這部堪稱當代朝鮮里程碑式的作品,曾先后于1973年、1998年、2002年來華,在全國各地巡演,每到一處均引起轟動。而其同名影片更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感動了億萬中國觀眾。1973年6、7月間,剛成立一年的朝鮮血海歌劇團帶著歌劇《賣花姑娘》首次訪華,被安排到滬上能容納8000人的文化廣場。當時,劇院還未對公眾開放,《賣花姑娘》的演出入場券一票難求。有幸進劇院的,則匯集了當時上海各個行業的代表,大家還須穿著各自的工作服觀劇。
據當年曾在滬上知名棉紡廠工作的林婆婆回憶,當時單位突然把包括自己在內的一群剛上完早班的紡織女工召集起來,說有一項外賓接待任務,她們連衣服也沒換,就被帶到了文化廣場。“我看到除了我們紡織廠的,還有鋼鐵廠的工人、人民公社的社員、醫院的醫生、護士……我記得我和身邊的人都哭濕了手帕。”不少無緣目睹該劇的觀眾只能到處向街坊打聽,以求彌補遺憾。1998年與2002年,朝鮮萬壽臺歌舞團連續兩次把《賣花姑娘》帶到滬上,不少觀眾秉著重溫舊夢的心情,再度觀賞該劇,唯一遺憾的是,因劇團不同與回憶中總是有所出入。
內地首演引轟動
該劇上周在北京的首演,場面令人震撼,觀眾大多是中老年人,有的老兩口互相攙扶著來到現場,有的甚至是坐著輪椅來的。當天的演出開場推遲了10分鐘,但3分鐘過后,臺下的觀眾已坐不住了,有人帶領大家有節奏地鼓掌,還有人大喊“開始吧”,而鼓掌叫喊的很多都是老年觀眾。在以后的時間里催促的掌聲、叫喊聲一波接著一波。面對自己期盼已久的演出,這些中老年觀眾的熱度絲毫不亞于年輕人。在接下來的3個小時中,2000多名觀眾深深沉浸在花妮一家的悲慘遭遇中,悲傷和感動的淚水始終流個不停。
滬上《賣花姑娘》還未上演,老觀眾的熱情卻毫不遜色,不少觀眾更整裝待發,準備盡興地回味一番。日前,上海主辦方為配合上海的演出,開展了《賣花姑娘》申城“尋親”活動,尋找曾看過該劇的觀眾。消息發布后,引來了眾多熱情觀眾的積極參與。主辦方先后接待了多批忠實的觀眾,辦公室幾乎成為了《賣花姑娘》忠實觀眾的聚會場所。據悉,主辦方為對他們表示感謝,特別贈送了演出門票,并特地將這些忠實觀眾安排在了同一區域,這樣他們觀看演出時將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新版本忠于原味
《賣花姑娘》自1930年推出以來,歷經數次加工完善,此次即將來滬的,還是由血海歌劇團帶來的上世紀70年代原汁原味的版本。血海歌劇團副團長介紹說,這次演出除了演員班底有所變動,其它都將忠于原味。不少先睹為快的觀眾更覺得,這次演出的舞美比以前更好看了,層次與顏色也更加豐富,但是劇情的感染力、經典的旋律和動聽的歌聲一點都沒有變。歌劇的大型舞蹈是朝鮮人民最擅長的藝術表現形式,當晚的演出民族韻味十足,舞臺上時空轉換自然流暢,給人時空穿梭之感,多聲部伴唱清晰柔和,把朝鮮人民的細膩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