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青歌賽正在舉行,這幾天,有消息傳余秋雨考慮退出青歌賽,其助理金克林日前予以證實。他說:“青歌賽連續40天直播,時間太長了,人被套住了;余老師本來就不想當評委了,只是央視一再邀請,并再三說沒有準備第二人選,這使余老師就不能不來了。但下屆青歌賽,余老師不會再擔任評委了。”
秋雨點評引發爭議
有消息說,余秋雨想退出,是因為在熒屏上當眾點評歌手容易被人挑刺、容易挨罵,前幾天還發生了余秋雨的一段點評畫面被央視屏蔽的事情。對此,金克林予以否認,他說,余秋雨要退出肯定與此不搭邊。因為,余老師早在這屆青歌賽開始前,就打算退出。但既然已經答應,就不會半途而廢。
對余秋雨教授打算退出青歌賽,有兩種意見在網上爭議。一種意見認為,余教授知識淵博,很有學問,他的點評非常精彩,他退出會使青歌賽失去一大亮點。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青歌賽播出后,人們關注的熱點都集中于“知識問答”,尤其是余教授的精彩點評更成了熱門話題,由此忽視了歌賽和歌手,有喧賓奪主之感。
公眾審丑異化歌賽
實際上,青歌賽有無必要增設“知識問答”的環節一直存在爭議。不少觀眾看到有歌手選題答不上來瞎蒙時,總感到不是滋味,尤其是那些來自邊遠貧困地區的原生態歌手,他們顯得知識貧乏也讓人心生憐憫。本屆比賽,選手在知識問答環節的錯誤也是五花八門,有的把《紅樓夢》作者說成是司馬遷,有的把名曲《二泉映月》說成《嫦娥奔月》,有的把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說成了河北民歌……
盡管這樣,“知識問答”環節收視率卻超越了歌賽本身。那是為什么呢?有觀眾認為,余秋雨的點評功不可沒。不少人不是為了聽歌,而是專等歌手出丑,這一現象大大提高了“公眾的審丑欲”。如真是這樣,青歌賽是否有點異化?有點變味?有專家指出,青歌賽自1984年舉辦以來,以前根本沒有“知識問答”,卻涌現出像彭麗媛、宋祖英、閻維文、關牧村、殷秀梅、董文華、韋唯、孫悅等歌唱家和歌星。可以說,評選歌手其實是與文化考試無關的,歌賽就是歌賽。“知識問答”的增設,讓青歌賽的熱點大大轉移了,一個“全民找碴”的熒屏熱點大有取代嚴肅歌唱比賽之勢。
秋雨退出不是壞事
對于余秋雨要退出青歌賽的消息,也有不少人認為是件好事。有觀眾就覺得,余教授退出后一來可以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兒,二來歌賽如能取消“知識問答”,至少可讓歌手們更加輕松地放聲高歌,而不必承擔在眾目睽睽之下的知識重負,更不必害怕文化出丑。再者,有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原生態選手,歌聲優美動聽,知識卻十分貧乏,這其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所致,用分數懲罰他們顯然不公平。另外,也有專家認為,術有專攻,歌手比賽就是歌手比賽,不必在文化知識上求全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