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家長和兒童看來,迪斯尼影片講述都是些感人故事,角色也非常可愛。但是,劍橋大學的一項理論認為,這些動畫片還對環保活動起到了重要作用,勸導人們思考綠色環保。
劍橋大學教育系講師大衛-懷特萊稱,小鹿斑比、《森林王子》中的大熊巴洛,以及《海底總動員》中的小丑魚都是“未被歌頌的綠色環保衛士”。他稱,從1937年《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上映后,迪斯尼影片就幫助數代兒童形成了“爭議性環保問題的重要意識”。例如《小鹿斑比》對物種保護的重要性,它激勵了20世紀60年代的眾多環保主義者。
懷特萊稱,支持打獵的人們對這一“斑比因素”擔心不已,以致在影片還未上映他們就開始抵制起來。保護野生動植物,關注自然環境的 “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也成為了兒童偶像。
后來的影片更復雜了,但是,懷特萊將《海底總動員》描述為“我們這一代的寓言。”影片描繪了人類與自然關系的矛盾態度。這部2003年上映的動畫片講述一只小丑魚找尋兒子的冒險旅程,它的兒子被一名潛水員抓捕放入魚缸。懷特萊說:“迪斯尼影片一直被批評為不真實,迎合流行品味,而不是以更引人深省的方式發展動畫媒介。事實上,這些影片告訴了我們對大自然的必要尊重。”
懷特萊的《迪斯尼動畫的自然概念》一書聚焦了迪斯尼公司歷史上的兩個時期,1937年到1967年,在沃特-迪斯尼掌舵的時候,以及1984年到2005年,邁克爾-埃斯納管理期間的“迪斯尼復興”時期。書中寫道:“這兩名男子都對野生自然和環境有著持久而強烈的責任感。”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迪斯尼在影片中發展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而樸素的關系。埃斯納是一位城市居民,也是環境媒體協會的聯合創始人,他的工作更具策略性和自我意識。其結果就是,不同影片通過不同方式表達了對環境的同一種關注。早期的迪斯尼影片展現了自然界田園詩般的美麗,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鹿斑比》和《睡美人》。可愛動物成了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的同盟密友。
后來的影片以《森林王子》開始,延展到《獅子王》和《海底總動員》,有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更為奇特的背景。懷特萊說:“如果你接受了他們過多的情感渲染,你就可能看到這些影片為年輕觀眾提供了一個文化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可以‘排練’和探究嚴肅的環境問題。”
來自“地球之友”環保組織的托尼-朱尼珀說:“毋容置疑,迪斯尼對環保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畢竟它還是一個企業,建立多種消費者理念的文化——塑料產品和一切消費品,因此迪尼斯影片真的是評價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