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編劇高滿堂訪談
顏慧
電視劇《闖關東》的編劇高滿堂祖籍山東平度,他的上一輩人就是“闖關東”到大連的,因此他對“闖關東”有著割舍不斷的情愫。談到創作初衷,高滿堂滿懷深情地說:“歷代人闖關東的故事我從童年一直聽到中年,已經流淌在我血液里,與我的生命溶在一起了。”
高滿堂說,為了創作這個劇本,他與聯合編劇孫建業一起驅車7000公里,橫跨遼吉黑及齊魯大地,歷時一個半月采訪,走遍了4個省的圖書館、檔案館,卻沒有查閱到一部關于闖關東的資料和書籍,兩千萬人300年間前赴后繼闖關東的史實,竟然是一部口頭文學。所幸采訪到還健在的幾個闖關東的老人,最年少的80多歲,說起當年的苦難和抗爭,他們有哀傷的淚水,也有吞天吐地的豪氣。高滿堂感慨地說,如果我們再晚幾年寫這個劇本,就徹底沒有第一手材料,闖關東只能變成永久的傳說了。要是那樣,我們就有愧于兩千萬闖關東的祖先。
在電視劇中,朱開山形象的塑造,也是該劇成功的關鍵。高滿堂說,這個人物是在采訪過程中不斷感受、感悟、提煉、升華出來的。他講起采訪中的一個小故事。黑龍江省尚志市一面坡鎮的隋大爺當年闖關東時才13歲。過年了,別說魚肉米面,他家連片菜幫子也沒有。娘叫他去挑擔水裝缸里,也算沒空過個年。水挑回來了,可是臨進門,他摔倒了,水桶歪倒在地上。他哭了:“娘,水都灑了,還怎么過年啊!”他娘拾起水桶,看了看,說:“桶底不還剩點水嗎?娘給它燒熱了,喝口熱乎水,咱娘倆也得過這個年!”聽到這里,高滿堂和孫建業也哭了,他們為先人當年的苦難難過,也被先人們剛強的自尊和堅忍的生存意志所感動。朱開山這個人物的原型,就存在于闖關東的老人們講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里,他們的精神至今仍然感動著我們。
高滿堂說,我們常說,讓歷史告訴未來。可是歷史不會直接去告訴未來,歷史需要通過今天的我們去考察、去反映,才能傳達給未來。今天,中華民族正在實現新的偉大復興,這是每一個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重大使命。我們一定要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考察、來看待、來反映闖關東的歷史。換句話說,《闖關東》就是要寫那個年代闖關東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高尚情懷。
創作過程中,高滿堂一直在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白山黑水神奇風俗的展示,不要沉溺于傳奇故事的編織,必須緊緊抓住民族的魂魄,抓住民族的品格,寫深它,寫透它。就這樣,高滿堂八易其稿,一部優秀的劇本產生了。